•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2397阅读
  • 0回复

[周边民情]西湖边一只漂亮的鸟只剩下头!它是谁?凶手是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雪娃娃
 

发帖
212
金币
976
威望
0
打卡
连续1天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4-27 来自: 浙江省温州市
现场就剩一只头。身体不见踪影,一点骨头也没有留下。
2020年4月10日,浙江省博物馆(以下简称“省博”)馆长陈水华在“省博”的孤山馆区,看到一只大拟啄木鸟的鸟头。
它是怎么死去的,身子到哪里去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它经历了什么?
【发现地点】
大拟啄木鸟正看着我:它的眼珠子定格在内眼角,眼睛大量留白,生命最后一刻的复杂情绪,还在眼神里头。
这只头有一个掌心大小,非常漂亮——整个头部盖着孔雀蓝的羽毛,有的毛发依然竖立;
鸟喙,大而粗厚,从根部到嘴尖呈现淡黄色到象牙色的渐变。这是拟啄木鸟得名的缘由,它们的嘴巴长得像啄木鸟。不过也就是这一点称得上“拟”,大拟啄木鸟不啄树,也不像啄木鸟纯吃蚁类,它们还吃种子、浆果和其他昆虫。
起先,是省博的一位档案管理员发现了这只鸟头。发现点的位置比较偏僻,在省博孤山馆区主管区后边一处高地的草坪上,周边有几棵大树。这个地方靠近孤山馆区植被比较茂密的区域,是馆区里鸟类活动比较多的地方。
档案管理员赶快去喊来陈水华——这位馆长是鸟类学家出身。陈水华一看,有点意外,“大拟啄木鸟在城市里比较少见,它们一般生活在山区里,喜欢栖居在海拔高、有森林的地域。”
【死亡原因】
大拟啄木鸟是怎么死的?答案慢慢浮出水面:
1、鸟头被陈水华带回办公室以后,在网上和线下都引起了围观。看着陈水华徒手摆弄鸟头,首先疑惑:“有没有细菌和病毒?”
“鸟头没有产生异味,也没有腐烂,所以这只大拟啄木鸟不是得禽流感病死的,应该也没有感染病菌。”所以这只鸟,是被捕杀的,案发时间就在不久前。
△这只大拟啄木鸟头现在在陈水华办公室里,陈水华准备有空时把鸟头做成标本,“现在这只头是真空封闭的,脑髓还在脑袋里面。”他说把鸟头的枕骨孔打开,把脑髓去掉,这只大拟啄木鸟的标本就完成了
2、发现尸体的现场,只有这么孤零零一只头,身子无迹可寻——毛不见,皮肉无迹,骨头也没影。
大拟啄木鸟最后的生命时刻可能是很痛苦的,“它是被活吃的,身子和头被扯断。”陈水华说。
头为什么没有被吃掉?
“因为头上没有肉。”
【凶手是谁】
谁吃的呢?
陈水华说,不是小动物。城市里鸟类最警惕的天敌是猫,他排除了。
倒不是因为大拟啄木鸟个头大(大拟啄木鸟是一种中型鸟类,体长在30cm左右),不是猫吃的,是因为猫吃不着。
大拟啄木鸟喜欢在树冠上层活动,飞行能力比较强。猫顶多是上到树干。所以猫能构成威胁的鸟,一般是停在地面上的小鸟,或者树干上一些老弱病残的鸟类。猫很难抓住大拟啄木鸟。
从吃相上推测,现场也不太像是猫吃剩的“饭摊子”——“猫一般会吃得更狼藉一点,不会干净利落只扔下一只头来。”
△同事“奈良的鹿”家家的“花花”同学经常抓小鸟。据说它不吃鸟,喜欢玩鸟:一旦在地上扑住小鸟,它就咬着玩,小鸟逃,它用爪子捞,再扑腾,咬脖子,小鸟不动了,它走了——非常可怕
陈水华判断,猛禽捕杀的可能性比较大。
剩下一只头,比较像猛禽的做派。“猛禽捕杀猎物,会用锋利带钩的爪和喙撕扯,吃得比较干净,然后扔掉没什么肉的头。”
孤山,凤头鹰吃松鼠 童雪峰/摄
朋友圈里,鸟友文明提醒他,有可能是凤头鹰。陈水华也认为很有可能,”因为凤头鹰常在孤山一带出没,是杭州城里最常见的猛禽。常有观鸟者在孤山看到凤头鹰捕杀小鸟和松鼠。”
【最后时刻】
这只大拟啄木鸟的命运轨迹,尚且不清楚。
现在是鸟类的繁殖季节,大拟啄木鸟通常会在大树的树洞里成对地筑巢。但是这只鸟是不是在孤山某一处的大树里繁殖,配偶是否就在附近等它,陈水华现在还不能肯定。
“大拟啄木鸟一般生活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森林地区,在低海拔的城市附近的森林,非常少见。它有可能是在附近繁殖,也有可能只是游荡到了这里。”
发现大拟啄木鸟的地点,上面并没有大树。陈水华推测,有可能是凤头鹰抓住大拟啄木鸟后,在周边大树上吃;在后来飞行的过程中,把头扔在地面。
“还有一种可能,是猛禽直接抓住大拟啄木鸟以后,就在地面附近不起眼的地方吃,然后留下了这个头。”
可能是在什么情况下,这只大拟啄木鸟被捉住了?
陈水华说,是“在忘情鸣叫和进食的时候。”
大拟啄木鸟经常被看到,在树上吃小型浆果时会倒挂在树上。这是攀禽鸟类——比如鹦鹉类,常有的动作。
陈水华说,大拟啄木鸟的脚趾比较特殊,“大部分鸟类的脚趾是三趾朝前,一趾朝后;但大拟啄木鸟是两个脚趾朝前,两个脚趾朝后,专业名称叫‘异趾型’,这些鸟的脚适合抓握树干。”
有可能是大拟啄木鸟“倒挂金钩”正在吃饭时,被天敌捕获了。
至于“忘情鸣叫”,请大家先记住这个涉及案情的重要关键词,稍后分析。
【漂亮的鸟】
可以确定的是,这只大拟啄木鸟生前,是非常漂亮的。
漂亮,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对鸟类来讲,羽毛漂亮是择偶的需要,但是外表低调又是生存的需要,两者有矛盾。”陈水华说,在这桩悬案里,这只大拟啄木鸟很可能是因为高调,招致了杀身之祸。
凭眼前的鸟头,科学家也分辨不出这只大拟啄木鸟的性别。“大拟啄木鸟是雌雄同型的鸟类,雌鸟和雄鸟不仅形态相同,羽色也一样。”陈水华说。
如果还原这只大拟啄木鸟完整的身形,你会看到这只中型鸟类,体格健壮,身体的色彩比头部更加斑斓——
肩背盖着暗绿、褐色的羽毛,其余上体呈草绿色;上胸暗蓝色,下胸和腹部呈淡黄色,具有宽阔的绿色或蓝绿色纵纹;尾下覆羽红色。
大拟啄木鸟 钱斌/摄
为什么大拟啄木鸟雌雄都长得这么好看?
鸟类羽毛的进化,是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有两种原因——自然选择和性选择,决定了鸟类羽毛的样貌。
首先是自然选择。很多鸟类的外形、色彩与环境颜色接近,是为了起到隐蔽和自我保护的作用。
“比如,大拟啄木鸟全身主要色调是绿色,跟它们生活在森林地区有关系。绿色能够保护它们,以免被天敌发现。”
但为什么好多鸟类还进化出了许多鲜艳的羽色,比如大拟啄木鸟身上总体是色彩斑斓的,红色、黄色、蓝色……这些特点,并不符合在环境中隐蔽的原则。
“这是性选择的结果。”
雌性会要求雄鸟身上有鲜艳的羽毛,“因为鲜艳、健康的羽毛表明它有健康的基因,能够传给下一代;同时这也显示出,雄性有很好的生活能力和身体条件,能够养育子女。”
性选择的结果,会导致鸟类羽毛的进化。“有些是姿态越来越漂亮,比如雄孔雀的羽毛越来越长,越来越鲜艳。”
甚至进化出许多没有必要的羽毛,“比如白冠长尾雉有非常长的尾巴。这些尾巴在自然状态下,对它们不利,紧急情况反倒会拖累自己。”
雄性白冠长尾雉 Birdnet
那为什么它们会进化出这些装饰性的羽毛?这是性选择的需要。
关于大拟啄木鸟的羽色,陈水华说这个问题就更加复杂一些。
又回到案情。
先解一个前面埋的伏笔——忘情地鸣叫。
因为大拟啄木鸟是雌雄同型,而且是都长得非常漂亮的款型,所以一般情况下男士(雄性鸟)不用像孔雀、鸳鸯那样,通过比美来找对象。
大拟啄木鸟主要是通过声音吸引配偶。我们人类中,有不少人也是声音控。
眼下正是鸟类的求偶季,男士大拟啄木鸟们“pioh pioh”地叫,高亢嘹亮。有时它们也发出其他的声音——比如对唱时粗声大气地反复“tuk tuk”,这可能是在与情敌比拼。
大拟啄木鸟 钱斌/摄
然而在用情至深的时刻,大拟啄木鸟都容易忽略危机,遭遇捕杀。
大拟啄木鸟的雌雄同美,决定了它们的生活习性。
像鸳鸯、锦鸡类的这些鸟类,常常是雄性羽毛颜色漂亮,雌性长得比较灰暗——
因为这些鸟类,雌性要自己抚育后代,它们需要长得低调,以隐蔽自己,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而这些鸟类的雄性羽毛非常漂亮,这是性选择的结果。雄性需要炫耀,供雌性挑选,雄性羽毛漂亮,是它能被选上的主要原因。
大拟啄木鸟是雌雄同型色彩鲜艳的鸟类,所以它们一般不会在地面做巢、生活,色彩斑斓的它们太过显眼,会很危险,它们需要生活在高树上。
这一点,再次解释了为什么凶手多半是高空的猛禽。
孤山的凤头鹰 浙江野鸟会会长童雪峰/摄
最后说回来大拟啄木鸟择偶的问题。它们种群里,男男女女都长得漂亮,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家都审美疲劳了,完全不需要通过外表来选择伴侣。相反,它们可能存在更加高级的审美趣味。
陈水华说,除了靠鸣叫、鸣唱竞争择偶,大拟啄木鸟可能存在雌雄之间相互选择的问题,各花各入眼。
也有可能是基于更加丰富的选择标准——相比其他一些鸟类,大拟啄木鸟每年谈恋爱的雌雄双方,会在生命时间中共处更长的时间。
当它们“结婚生子”后,会同时承担繁育的任务,家庭任务对半开,它们共同筑巣,共同孵化(轮班),共同寻找食物养育子女。
而雌雄异型的鸟类,比如鸳鸯夫妇,它们大部分靠雌性单独孵化。按陈水华的说法讲“雄性在繁殖季节就走开了。”
我忍不住问了一句:“走哪里去了?”
“各种各样的。有些单纯走开了,有些也可能也会找新的女朋友。”陈水华说,一般来说,这些鸟繁育过一次后代后,羽色会褪,“羽色功利性很强,繁育过了之后,马上褪色,或者好多羽毛也褪了。但是假如雄鸟重新进入繁殖期,激素水平就会上升,羽色又会鲜艳起来,繁殖羽翼又会长出来。”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章咪佳
1条评分金币+1
预备明天 金币 +1 - 2020-04-29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善语结善缘,恶语伤人心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