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2238阅读
  • 0回复

[闲话虹桥]全国首例!爱吃这种零食的人注意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宝藏女孩
 
发帖
*
金币
*
威望
*
打卡
连续1天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4-26 来自: 浙江省温州市
天气暖和,露肉的季节又要到了!
不少爱美人士又开始为减肥发愁
“酵素梅”成了人气减肥产品
当做零食吃,十分方便
但是,小心里面非法添加了泻药

2020年4月23日上午,厦门思明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厦门某公司、刘某某不服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管行政处罚决定一案。
该案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挂牌督办查处的“食品中涉嫌非法添加匹克硫酸钠”案件,亦是全国首例在食品中用匹克硫酸钠当作酵素进行添加的行政处罚案件。

案件详情
厦门某公司在生产经营的酵素梅、水晶酵素冻、益生菌酵母软糖中添加匹克硫酸钠(药品)。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认定上述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情节严重,决定对该公司处罚如下:
1、没收违法所得115961元;
2、处货值金额127491元的三十倍罚款3824730元;以上罚没款合计3940691元。
3、吊销食品经营许可证。
同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又对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刘某某作如下处理:
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内不得申请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或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担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该公司、刘某某不服行政处罚决定
遂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因有医学专用术语
此处,强行科普
匹克硫酸钠是一种具有润肠通便功效的药品,但是具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必须凭处方、遵医嘱才能使用。例如大家做肠镜、胃镜的时候,医生可能会给你开这药清肠。
但是由于其对人体具有润肠通便的药理作用,一些非法商家为了达到减肥、健美等效果,而在食品中非法添加匹可硫酸纳。目前,国家有关机关已经发文严格禁止此类行为。
在法庭上
某公司和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各执一词
↓↓↓
某公司、刘某某诉称
第一,案涉抽样检测的程序违法。
第二,《食品中匹克硫酸钠的测定》这一检测标准不具有溯及力。
第三,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货值金额和违法所得的认定缺乏有效证据,与自己实际经营情况相差巨大。
第四,认定匹克硫酸钠为药品缺乏依据。
第五,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所参照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及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指导意见属于规范性文件。
第六,本案量罚过重,过罚不当。
因此,请求撤销该行政处罚决定。
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辩称
第一,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认定某公司、刘某某生产经营的食品中添加匹克硫酸钠(药品)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第二,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作出案涉行政处罚程序合法。
第三,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认定该公司生产经营的食品中添加匹克硫酸钠(药品)定性准确。
第四,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作出案涉处罚定性准确、处罚恰当。
因此,请求依法驳回该公司、刘某某的全部诉讼请求。

法院判决
法院认为,原告委托A公司和B公司生产,提供标识有其品牌的外包装,并由其对外销售,据此,应依法认定原告系案涉食品的生产和经营者。
根据《药品管理法》规定,案涉匹克硫酸钠系纯度达100%的原料药,被告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此认定为药品,符合法律规定。《中国药典》是对药品的规格标准的技术性规范,不是药品认定的依据。
案涉匹克硫酸钠的检验报告系基于现场查处A公司和B公司的产品和原料后进行的相关检验程序,检验报告送达A公司和B公司后,该两公司对检验结果没有异议,案涉检测报告合法有效,被告以此作为证据查处原告的违法行为程序合法。
被告依照《产品质量法》确定货值金额和违法所得的计算方法,并按照某公司在网络上销售案涉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来进行计算,并无不当。
原告作为生产经营者,在食品中非法添加法律明令禁止添加的药品,性质恶劣。委托两家企业生产违法食品,查处的货值达12万余元,情节严重,据此,被告对两原告作出案涉处罚,量罚适当。
综上,被告作出的案涉行政处罚决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正确,量罚适当。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九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原告某公司、原告刘某某的诉讼请求。

在食品中非法添加
法律明令禁止添加的药品!
性质恶劣!
必须严惩!
支持!力挺!
来源:厦门市思明区法院(xmsmfy)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石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广州日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善语结善缘,恶语伤人心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