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3190阅读
  • 0回复

[周边民情]挖掘特质 深耕细作 南岳:力扩亲民“文化版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
金币
*
威望
*
打卡
连续1天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6-12 来自: 浙江省温州市

挖掘本土的文化特质,注重民俗艺术的文化传承,加大全域精神家园惠及,近年来,南岳镇突出思想引导、道德教化、礼仪培训和文化熏陶,以“点线建精、整片建强、全面覆盖”的工作思路,切实将该镇的文化礼堂打造成为向广大人民群众宣讲时事政策、开展文化活动、接受文明洗礼的精神家园。

艺术传承,民间习俗传帮带

近日,吴芬兰有些忙,前段时间因疫情影响,延后排练的越剧《狸猫换太子》已提上日程。吴芬兰与赵荷媚、吴微芬、吴珠芬等村民自十六七岁开始学戏,是村里的老戏骨,也是新华艺术团的前身——南岳越剧团的顶梁柱。每年“三八”妇女节、九九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她们都会到洞头、玉环、瑞安、路桥等地演出。与越剧打了近40年的交道,她们考虑得更多的是艺术传承。

南岳镇有许多民间习俗,比如每年正月和重大节日,民间都有踩高跷、抬阁、敲大闹等表演,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高跷班、敲大闹班、越剧班……近年来,南岳镇文化礼堂开展民间习俗传承活动,让民俗传承成为南岳镇文化礼堂的一张金名片。

吴芬兰告诉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文化礼堂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不仅给他们提供演出机会,也让艺术得以传承。吴芬兰在文化礼堂开班免费带学生已近5年时间,每期公益课招收20名学生,四五年下来,老生带新生,发展了不少小戏曲爱好者。有几个孩子每年都来学,现在都能完整地表演《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剧目了。吴芬兰等人还会在“六一”儿童节时帮助一些学校编排戏曲节目,去年编排了《十八相送》,加大对戏曲的普及。

除了十多岁的学生,吴芬兰等人还带了20余名三四十岁的妇女,其中学习时间最久的已有8年。让吴芬兰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吴梦静,刚接触时她还只是个20来岁的姑娘,通过8年坚持不懈地学习,吴芬兰看着她一步步成长起来,吴梦静已经可以在《何文秀》等节目中上场演出了。

据介绍,针对在校的学生,南岳镇安排了传统民间艺人、学校老师等,利用周末、寒暑假等在文化礼堂开设公益课,向有兴趣者免费传授技艺。如每年南岳镇都会结合暑假的“春泥计划”开设公益课程,这些课程不仅可以让下一代更好地了解当地的传统民俗,也让民俗得到更好的传承。针对居家的家庭妇女,南岳镇还会在日常广泛开展公益课和文艺活动,培养她们的兴趣,丰富她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原创集结,社会各界齐联欢

6月9日晚,南岳腰鼓队的薛锡玉跟几个队友一起,探讨接下来腰鼓队要创作的节目。“本来每年的春节和上半年,我们会创作好几个节目,现在受疫情影响,今天是我们腰鼓队的几个骨干第一次碰头,大家对下半年腰鼓创作做了梳理。”薛锡玉说。

作为南岳镇的一支网红队伍,南岳腰鼓队名气不小,各种原创节目登台,总会吸引大家的眼球,也因节目有滋有味,接地气,常常被周边乡镇邀请参演。去年,南岳腰鼓队原创节目《开门红》中,18名腰鼓队员身着红装,披着绶带,打着腰鼓,生动活泼,场景热闹。“在创作《开门红》时,不仅要考虑队员的操作难度,更要有好的寓意,这个作品寓意着开门大吉,红红火火,很接地气。”薛锡玉说,“节目出来后,我们表演了几次,反响非常好。”

去年8月21日,南岳镇文联成立后,集中优势资源,大力鼓励文艺作品的创新创作。同时,积极打造本地平台,形成本土文艺人的“大联欢”,也是一次优秀作品的“集结号”。

新华艺术团编排的《娘啊娘》《最美的城市美容师》等乡村小品,杏湾文化礼堂越剧班编排的《孟丽君》《珍珠塔》《五女拜寿》等越剧剧目,后塘文化礼堂腰鼓队编排的《家风》等节目,相继出现在南岳镇送戏下乡、文化走亲、“我们的村晚”等活动中。

南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牵线搭桥、搭建平台,各协会活动开展如火如荼,文艺创作遍地开花,一大批原创节目相继诞生,这些作品都具有正能量,热情讴歌乡村生活的美好,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

多村联建,激活片区高效能

各村村楼均设文化礼堂办公室,制度悉数上墙,9村对杏湾文化礼堂的舞台、展示区等实行共享共用。日前,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像南岳镇杏湾文化礼堂这样9个村共同出资联建、产权归9个村共同拥有的文化礼堂,在乐清市应属独一份。

杏湾文化礼堂是乐清市2013年打造的首批五星级文化礼堂之一,也是温州市委宣传部在乐清挂钩联系的文化礼堂。考虑到杏湾文化礼堂地处南岳镇建成区的中心地段,是杏湾片各村群众主要的集聚场所,人流量非常大,南岳镇在2019年推行文化礼堂建设全覆盖工作时专题研究了该礼堂的特殊情况,决定探索实行多村出资联建文化礼堂、共用舞台和展示区的建设新模式。

杏湾片9村共建共享涉及管理问题,为避免出现用时争抢,清扫管理时相互推诿的情况,由9个村村两委的18名主职干部共同组建了杏湾文化礼堂理事会,负责管理杏湾文化礼堂的日常运营,理事会会长由选举产生,三年一换届。理事会的轮值制度有效解决了常年来管理难和难管理的问题,也便于分摊各村需承担的责任。联建礼堂不仅让礼堂人气更旺,而且各村的非遗文化和人才队伍得到了更有效的传承和展示。

为吸引更多的群众,给群众提供更大的便利,杏湾文化礼堂需要进一步提升布局和功能,南岳镇杏湾文化礼堂理事会的作用在此充分显现。据介绍,在礼堂理事会的全力配合下,南岳镇在完全依靠发动民间融资的情况下完成了杏湾礼堂内部改造装修的设计方案,一期改造的融资金额达到300万元,理事会各成员马上回到各村发动民间融资。理事会牵头直接向社会筹资,将极大减轻镇、村两级的财政负担,同时把文化礼堂的自主性和各村村民、能人志士希望搞好文化礼堂的意愿更为直接地表达出来。由于受疫情影响,资金筹措工作稍做延迟,目前正在有力推进。

功能整合,打造村“多功能厅”

活动开展是文化礼堂各项机制得以保障的“灵魂”,持续性地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把人心和爱好凝聚到每一家文化礼堂里来,是礼堂工作的关键落脚点。

“农耕民俗五千载,华夏文明万古传”,古老的文物是历史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走进杏湾渔村的文化礼堂,在礼堂内的民俗展览馆中,展览着近百件与渔家文化息息相关的老旧物件。缩小版的渔船、渔网、渔具,及渔船上的发动机、电台等,这些宝贵的物品,展现先辈们生产、生活风貌,体现了杏湾渔村深厚的人文渊源。“这些展品,有不少是村民捐赠的,他们为传承民俗文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杏湾渔村党支部书记吴正德说。

该文化礼堂不仅传承了民俗文化,也吹起乡村文明新风。过去,村民在村里张罗喜事婚宴摆酒席要临时搭棚,往往占道影响交通,影响村容村貌,宴席食材随地摆放,存在食品安全隐患,而且农村讲排场,酒席开销大,给村民带来不少经济上的困扰。2018年初,杏湾渔村在建设文化礼堂的同时,想整合家宴中心一起建,鼓励和提倡村民在家宴中心操办喜事婚宴,进一步发扬厉行节约的良好风气。“最近一段时间,不少村民跟我预约在文化礼堂办酒席,因为受疫情影响,文化礼堂还未对外开放。”吴正德说,文化礼堂从图纸设计时就谋划整合了农村家宴中心的概念,现在室内场地恰好可以容纳20桌标准餐桌的尺寸,是一个集厨房、宴会厅、舞台、音响等功能区和设施设备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场所。

“家宴中心的建成,让很多村民切身感受到喜事集中办的好处。现在,喜宴、婚事新办在我们村成了文明新风气。”吴正德说,投入使用的两年多时间以来,这家礼堂已经承办全村红白喜宴共计50余次,在全镇率先推广了“喜事礼堂办”的好做法,该项亮点工作在2018年度被市委确定为全市移风易俗工作现场会的选址,也承办了温州市“红色银龄十百千”行动启动仪式的选址。

自文化礼堂创建以来,该村整合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老服务中心、未成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春泥计划”实践基地等,常态化地开展文艺、娱乐、扶助等文体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群众性惠民活动,以五个“新”和五个“心”为立足点,不断提升打通“最后一公里”的质量效能,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工作,把为人民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让大家感受到家庭之外的“家”和“家人”般的温暖。

来源:乐清日报-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郑剑佩 王旭怡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善语结善缘,恶语伤人心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