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806阅读
  • 0回复

[闲话虹桥]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这份礼物请您收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如此厚道
 
发帖
*
金币
*
威望
*
打卡
连续1天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10-09 来自: 浙江省温州市

10月7日重阳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它从唐朝沿袭至今,后又被辅以现代文明的内涵定为老年节。全社会倡导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尚,也诚如毛泽东《采桑子·重阳》所言,“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在全国第七个老年节,乐清日报“长一”工作室走访了相关部门及多位老人,收集了多位晚辈的祝福,希望这份重阳节礼物,能让“老爸老妈”幸福满满。

新增百岁老人47人

截至8月20日,乐清人口数1313181人,60岁以上236353人,占人口总数17%。截至9月22日,乐清百岁及以上老人有104人,比去年同期增加47人。其中,全市最高寿老人为石帆街道竹屿村的万花美,女性,今年110周岁。柳市镇、虹桥镇的百岁及以上老人数量居全市前两位,分别为20人、13人,北白象镇和乐成街道并列第三,均为5人。

乐清百岁及以上老人正在逐年增多。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张振雷认为,高寿老人越来越多,一个关键因素是健康宣教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全面,不论是西医的营养学还是中医的养生知识,涵盖人们的吃、住、睡等各方面。随着生活品质提升,老年人也更加注重保养,他们的生活、饮食变得更科学合理,许多人还会保持适量运动,自然容易健康长寿。同时,基层卫生院等经常对老年人开展健康体检,及早发现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在早期就进行药物干预治疗,避免许多病症恶化,保障老年人身体健康。

近年来,乐清在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兜底保障方面不断加强,切实为老人创造良好生活环境。乐清全面实施高龄津贴制度,对90-99周岁的老人,每人每月补贴100元,百岁及以上老人每人每月补贴500元;实施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政策;免费为全市所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办理老年优待证,为有需求的老年人发放安心手环,为80周岁以上有需求的贫困、孤寡、独居、失能老年人免费发放“一键通”设备,提供紧急呼叫、主动关怀、特殊助急等综合服务,在生活上、精神上给予老人更多关爱。

“全市现有406个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9个镇(街道)级示范型养老服务中心,今年将建成11家镇(街道)级示范型养老服务中心,到2020年所有乡镇(街道)都有一家镇(街道)级示范型养老服务中心。我们还以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敬老院等为依托,在全市打造155个老年助餐点,为周边高龄、孤寡、空巢等老人提供集中就餐、送餐上门等服务,从而解决老人吃饭难的问题。其中,针对困难老人给予一定用餐补助,确保他们吃到营养、低价的食物。”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说,各有关单位正以最大努力,让老人生活无忧、安享晚年。

在加强居家养老服务投入同时,机构养老的水平也得到明显提升。目前,乐清共有养老机构25家,其中公办13家,民办12家;全市共有养老床位7898张,其中护理型床位3000张。

老年人社会参与体系更加扎实。2013年起,乐清全面推广“银龄互助”工作,组织老年人开展互帮互助、敬老助老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健康、低龄老年人帮扶空巢、高龄、病残、失能老年人。六年来,全市共有“银龄互助”志愿者18043人,结扶对象6517人。

老人的生活也日益丰富多彩。目前全市活跃着老年人体育团体237个,队员达8051人;文艺团队126个,队员人数3291人,这些文体团队的成员通过参与多姿多彩的活动,迎来人生的又一春。

此外,乐清老年教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在老年文化教育方面,截至目前,全市建有两个市区老年活动中心,326所老年电大教学点。

万花美:

子女每天都来“打卡”

[attachment=645281]

“老妈!粥来啦!”每天清晨5时许,百岁老人万花美的子女就会将热气腾腾的早餐端到她的房间,将她扶起照顾用餐。

“我的一天就是这样开始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视力不太好、听力还可以的万花美满脸幸福地说着……

万花美,生活在石帆街道竹屿村,是目前乐清最长寿的老人,今年110周岁。

“老妈有8个孩子。”万花美的三儿子刘岩汉一边喂老人用餐一边和记者说,母亲是家庭主妇,小时候家里条件艰苦,母亲既要带孩子、洗衣、做饭,还要种地。母亲上了年纪后,就由4个儿子轮流照顾。

轮到的儿子都会提前一天来询问母亲想吃啥好吃的。“别看母亲很瘦,但一顿能吃半小碗米饭,也爱吃里脊肉、鱼,还有苹果、香蕉等水果。”刘岩汉说,很多人都会问老太太有什么养生秘诀,要有的话大概是心态乐观。

万花美现在很少出门,住在大儿子家隔壁,子女做到每日有一位来“打卡”,陪母亲聊聊,帮着做家务,老人觉得这样的日子可以用“享清福”来形容。

吴冠玉:

爱去老年电大听课

[attachment=645282]

傍晚时分,在城东街道白沙村内的桥上,总有位衣着整洁的百岁老人在乘凉。她是101岁的吴冠玉,每逢有路过的村民,她会笑着打招呼。

“清晨散步,晚上看夕阳,听鼓词,在老年电大听课,上街买衣服,都是我喜欢做的事。”吴冠玉说,虽然一个人住,但儿媳妇、孙媳妇好得没话说,会在给她准备的饭菜上做到荤素搭配。虽然不太爱吃蔬菜,但是晚辈的孝心不能辜负。

吴冠玉的儿媳妇倪春花,今年73岁,说起婆婆赞不绝口:老人爱笑、心胸宽广,还是位爱学习的“学霸”,小学毕业的她特别爱读书,老年电大一上课,就会主动去听课,坐在教室里的认真模样十分讨喜。

夏天6时许起床,冬天8时许起床,不喜欢吃面,喜欢吃米饭,喜欢灯笼果……倪春花将老人的生活饮食习惯牢牢地记在心里。每次看到喜欢的食物,吴冠玉都觉得这是子女对她的爱,很知足。

而在倪春花看来,婆婆年轻时,为了这个家辛勤付出,他们要用心陪伴,让婆婆每天都过得有滋有味。

林春英:

心爱美食从来没断过

[attachment=645283]

“你好!快请坐,吃点水果。”在102岁的林春英家,老人笑嘻嘻地招呼记者。

林春英是石帆街道竹屿村人,年轻时开早餐铺,养育1个女儿、5个儿子,一辈子勤勤恳恳。年纪大了,她也没闲着,种瓜果蔬菜,享受大自然的天然馈赠。她还曾种出一个13.5公斤的红薯,晚辈都说她是种田能手,她也颇得意。

林春英的家整洁、明亮,床一侧靠墙,一个衣柜,衣物整齐叠放着。她的日常生活基本自理,去年还都自己洗衣、做饭,今年因为视力有点不好,晚辈们就开始轮流给她做饭、洗衣,打扫卫生。

“喜欢吃粥、面食、南瓜,喜欢葡萄、桃子、西瓜、梨等水果,这些我喜欢的美食总是会被悄悄摆在桌前。我爱吃贝壳类,螃蟹、皮皮虾……孩子们都帮我剥好放在我的碗里。我爱吃零食,红枣、坚果……我的家里就没有断过。” 林春英说,自己被照料得非常好。就在林春英说话时,她的孙媳妇赵素华“咔嚓”“咔嚓”给老人拍了不少照片。

林春英的大儿子倪桂奶、大儿媳侯岳芬说,老人喜欢热闹,家里五世同堂,节假日,子女都会雷打不动地来老人家里。家长里短地闲聊,让老人觉得温暖。

卢顺媚:

幸福就是陪在身边

[attachment=645284]

秋日的阳光如金子一般,洒在城东街道云岭村的乡间小路上,让人觉得暖暖的。101岁的卢顺媚和两个女儿坐在家中小院晒着太阳,聊着家常。

“和女儿们拍张合影吧!”卢顺媚听到后,直招呼女儿过来摆好动作,面对镜头,她一点也不紧张。

“母亲喜欢吃鱼、肉。”“母亲每天早上都要吃麦片。”“母亲清晨7时许起床,晚上6时许睡觉,真的是爱睡的‘睡宝宝’,所以皮肤好、精力充沛吧!”“母亲脾气好,从不和邻居有争执。”说起母亲,两个女儿管仁燕、管阿丹你一言,我一句,句句都充满对母亲的爱。

卢顺媚有7个女儿、1个儿子,小时候大家伙都说她家有七仙女,她也觉得这是人生给予她最好的礼物。为人子女,最好的陪伴是什么?管仁燕说,就是做一桌可口的饭菜,陪老人多聊聊,让老人吃得好,又有个说话的伴儿,所以父亲去世后,他们几个子女都会轮流悉心照顾,轮到的子女不仅负责每日三餐,还做些家务,帮老人收拾房间,再陪老人待上一会,让老人吃住舒心、精神愉悦。

说到这,卢顺媚得意地笑出了声,她说,这就是她长寿的秘诀。

朱岩光:

子女们的稀罕“宝贝”

[attachment=645285]

“我的父亲100岁了,作为子女,我认为对父母的孝,重在真心诚意,哪怕一句‘天转凉要注意添衣服’。”69岁的朱安贵告诉记者,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如果家里有个百岁老人,那更是稀罕的“宝贝”,他们都把老人捧在手心。

朱安贵的父亲朱岩光是柳市镇三里村人,养育6个孩子,朱安贵是他的二儿子。

在朱安贵的记忆里,父亲年轻时,在交通运输公司上班,工作勤恳卖力,对母亲、对孩子也都十分疼爱;退休后,父亲热心公益,村里修路、建文化礼堂,都积极帮忙。

现在,三个兄弟轮流照顾朱岩光,每四个月一轮。“春夏秋冬,我都会吃住在不同的儿子家,感觉挺好的,饭菜也对我胃口,每次得知我要来住,儿子就会把被子洗好、晒好、铺好,把房间收拾得干净清爽,每天儿媳也都‘爸爸’地喊着,问我想吃些啥。”朱岩光说起这些,眼眶有些湿润。他说,子女对他的爱,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让老人感动的还有晚上只要自己房间有响动,子女就会急着跑到他的房间问有什么需要。

郑兰:

有贴心聊伴不孤单

[attachment=645286]

“乐清和谐志工志愿者黄林迪每个星期六都会来陪我聊天,一聊就是一下午,我们聊外孙女、聊国家政策,聊身边的大小事……”102岁的郑兰告诉记者,女儿去世后,她就一个人住,外孙女给她请了一位保姆照顾起居,但常觉得缺少聊天的伴,不免有些孤单,还好有了黄林迪,这一年来,黄林迪风雨无阻,而自己在周三就开始期待周六的到来。

郑兰年轻时是大家闺秀,喜欢看书读报,现在每天早上还坚持吃完早饭后看报纸。在她看来,读报是一件幸福的事,不仅能足不出户知晓身边事,还能学到很多新知识,知道新政策,还能讲给身边老人听。和黄林迪聊天时,她们也常常分享所见所闻。每次除了聊天,黄林迪还会带些老人爱吃的水果。

郑兰饮食、生活都很有规律,每天20时许睡觉。现在她上下楼不算吃力,身体用她的话说还不错。郑兰还有一个爱好,喜欢漂亮衣服,她告诉记者,这些年,爱心志愿者送给她很多衣服呢,穿都穿不过来。

爱美的郑兰在黄林迪心里就像自己母亲,她说,一个星期不来还怪想念。

传承孝道才是首德

[attachment=645287]

 南塘镇老人在高兴地看演出。叶长一 摄

■陈华荣

《孝经》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孔子曰:“人之行,莫大于孝。”如何践行孝道?和颜悦色是真孝。《论语》中的孔子对弟子说“色难”,意即作为子女对父母长辈,最难的是有一片发自内在的孝敬之心,自然而然地表现在“和颜悦色”的态度上。如对“和颜悦色”进行举一反三,那就是让父母“遂心”“放心”和“开心”。

“遂心”:了却父母平生心愿。“放心”:不让父母牵肠挂肚。“开心”:得让父母天天快乐。孔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让父母“遂心”“放心”和“开心”,是我们孝敬父母的最高境界。不拘一格尽孝心。对父母和长辈的孝,应当不拘泥于某种形式,而应当重在真心诚意。

[attachment=645288]

 柳市镇老人齐聚一堂欢度“重阳”。

这些话,我想对您说:

马立招:

老爸76岁,老妈72岁。在乐清的你们特别关注和牵挂子女的平安和生意情况,常常默默忍着不愉快和身体健康问题,让我们安心在国外工作。现在基本每天都与你们语音和视频,希望你们身体健康。

刘佳雨:

重阳是父亲生日。国庆节我们一家人相聚在乐清,可是父亲过了生日,就又各奔东西。父亲您去了天津,我去了香港,这就是乐清人在外打拼的不易。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但是趁我们还年轻,好好努力也是对彼此最好的爱。

孙素利:

爷爷、奶奶一辈子相濡以沫。今天是爷爷走后的第一个重阳。我想对奶奶说,有我们在,会替爷爷多多陪在您身边。

李震东:

几十年的操劳,化作对家、对我浓浓的爱。我愿父母能每日安康。

陈建远:

我很自豪,伯父是共和国铁路专家,铁道兵部队的高级干部,随解放大军转战南北,保家卫国。重阳节,侄儿在乐清祝在北京97岁高龄的您安康。

王星荣:

重阳节,可惜我人在兰州,不能回家给80岁的母亲过节,但是电话里一声问候,我能感受到您脸上的笑意与内心的暖意。

赖祥慧:

母亲,您抚养我长大成人,教会我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帮助有贡献的人。您不在身边的日子,愿您安好。

施丽琴:

父亲母亲,看你们干活挺有精气神,你们真干不动也要说出来,我们会帮忙,这叫孝有互知。

沈敏艳:

小时候都是您挑剔我,现在换我嫌弃您跟不上年轻人的节奏,但您从未停止过对我无私付出。希望这次重阳节旅行,能成为您美好的回忆。

王小丫:

80岁的父亲是位老烟民,独自住乐清。去年7月,您出现脑梗,到今年陆续已住了五次医院。从最严重时您的双腿不会走路,连说话都含糊,到现在恢复得很喜人,拄拐杖自己会走路,说话也很利索,也彻底把烟戒了,对子女来是很美好的事,父亲要一直健康。

吴优华:

今年重阳对婆婆和我们家族来说都很有意义。婆婆获得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我们一家人陪婆婆度过了一个难忘的重阳节,我们打心底里为您骄傲。

[attachment=645289]

 林锡旭(右二)与养老院老人畅谈。

跟晚辈旅行很快乐

今年重阳节正值国庆假期,城东街道75岁的郑成花与外孙有了一次乌镇之行。这次旅行让她不仅看到美景,也倍感舒心。

在宏源泰染坊细看蓝印花布制品,在木雕陈列馆聆听木雕故事,在木心美术馆,感受木心诗人的情怀,坐着乌篷船感受江南水乡的韵味……郑成花说,在乌镇的时间好像过得特别快。

“这次去木心美术馆,我感触颇深,外孙跟我说,这是《从前慢》作者的纪念馆,我虽然看不太懂,但是也被他的这首诗打动,像极了我们那个年代的爱情,一生只够爱一人,当然也被这座美术馆的建筑风格所惊叹,外孙还帮我在这拍了不少照片。外孙说,我的照片文艺范儿,发朋友圈会收获很多赞。”郑成花笑着拿出照片给记者看。

西栅的夜晚很美,灯火通明,碧水蜿蜒、小桥留影,如一幅水阁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站在桥上,郑成花用手机拍下了这幅景象。郑成花说,这次旅行,她也时髦了一会,还和外孙在古色古香的乌镇酒吧喝了一杯,坐在窗前,听潺潺水流声,有种似水年华、且听风雨的感觉。而最让郑成花感动的是,23岁的外孙一路陪玩、讲解,一点也不嫌她麻烦。

[attachment=645290]

 大荆镇老年协会老人合影。

“我交了位老年朋友”

10月4日,乐清市模具协会党支部、乐清市石帆商会党支部开展“守初心、担使命、送温暖”九九重阳活动,走进乐清市双缘养老院,送去大米、食用油、洗衣机等慰问品,还与养老院内68位老人促膝畅谈,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

乐清双缘养老院的老人以虹桥片区的空巢老人为主。得知乐清市模具协会党支部、乐清市石帆商会党支部要来慰问,65岁的刘华豹早早就起床,一户户地告诉院里的老人。用他的话说,就是很期待。作为养老院内比较年轻的老人,他总和其他老人一起做些自己能做的事,照顾好这个大家庭。

“我是跟着养老院一起成长的,前年6月,我们开始装修,现在住宿、健身娱乐设施都很完善,还有不少爱心人士向我们表达关爱之情,就在前不久,养老院还成立老年慈善基金会,我担任会长。”72岁施立志说,重阳节前夕,不少爱心人士、单位和协会给他们送来节日慰问,像深圳市乐清商会妇联、虹桥镇第二人民医院等等,让养老院的老人特别温暖。

而当天的慰问活动,也让他感动。“我、还有几位老人和80后、乐清市模具协会党支部书记林锡旭在小亭子里聊了很久。我还发现,我和林锡旭有几位共同好友,他还在本子上写了他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施立志告诉记者,他们拍了不少合影,林锡旭还和他说,今天又交了一位老年朋友。

90岁的洪德钗,子女在外地经商,两个月前来到养老院。她很安心,子女在外也放心。今年她在养老院度过第一个重阳节,老人说,这么多伙伴在一起可热闹了。

[attachment=645291]

越剧名家丁小蛙来白石街道玉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与老人共度重阳节。 婉华 摄

敬老爱老爱不打烊

昨日,越剧名家丁小蛙来白石街道玉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与老人共度重阳节。

10月6日,乐清撞歌传承人、年近七旬的乡村医生李立明和乐清市一心一意联合会志愿者来到淡溪镇江岙村开展“情暖金秋 爱在重阳”送爱心活动。在联谊会上,一首首山歌勾起老人们儿时回忆,有好多位老人情不自禁地走上台高唱山歌,台下和声四起,老人们玩得不亦乐乎。

李立明说,江岙村地处偏远山区,村里百余户人家的中青年人几乎都外出经商或打工,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有人说这里像个“空巢村”,村里有近60位老人,这几年通了公交车,一天有两班,老人们上下山也方便很多。在李立明的印象里,这里的老人待客热情,性情好爽,很多老人都会唱当地山歌。

李立明为老人讲山歌唱山歌。七旬老人陈闹竹还自告奋勇上台和李立明对唱《对鸟》。陈闹竹说,这次重阳,还收到爱心人士送来的日用品。

重阳节,乐成街道秦垟南村举行“共建文化乐清 同享美好生活”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主题文艺巡演活动 为村里的老人送上舞蹈、独唱、小品等节目,老人说,节目就一个字“赞”。

亚朵酒店情牵老人,特意订了10份新年度《乐清日报》赠送给市社会福利院和翁垟街道河西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老人,给他们送上充满文化味的精神食粮。

胜华嘉园举行重阳节座谈会,给小区里老人送上节日礼品和祝福,并组织老人在小区草坪观看阅兵仪式重播。

市和谐志工协会为柳市镇100多位老人送去节日关爱与慰问品,还和老人一起欢度重阳。昨日,市人民医院医共体乐成分院近20名医生来到乐成街道景南社区秦垟北,为200多位老人开展量血压、测血糖等检查。

前日,城东街道东山南社区为老服务中心50多名义工,为景湾花园小区安置房周边200多名社区老人提供按摩、泡脚、理发等公益服务。

南塘镇开展丰富多彩的重阳节活动,为老人送暖心问候。

[attachment=645292]

马立招全家幸福合影。马立招 提供

“奉献”让人们更年轻

10月7日,在大荆镇老年协会、大荆镇为老服务中心,十余个节目精彩纷呈,168位老人欢聚一堂,有说有笑。

提起这场文艺演出,78岁的大荆镇老年协会会长陈卫民说,离不开老年协会多位同志的辛勤付出,从策划到彩排,再到开演,真花了一番心思,也体现了新时代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精神风貌。

“‘高龄、持久、尽力、奉献’这8个字就是形容大荆镇老年协会的。”陈卫民说,协会里有24位《乐清老年报》的通讯员,他们平均年龄70多岁,自学写作和摄影,发掘了不少基层新闻。

大荆镇老年协会里还有位乐清市“乡村大讲堂”讲师团成员——89岁的干学斌。他身兼数职,还是乐清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宣讲员等,去年获评浙江省“最优老有所为人物”,是乐清唯一获此殊荣的人。

干学斌是大荆中学一名退休高级教师。2001年,担任大荆镇老年协会副会长的他,创办大荆镇老年大学。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施行,干学斌受大荆镇老年协会委托,立即编写新老年法宣讲稿,并和镇老年协会会长等人顶着烈日,到辖区社区、村老协进行宣传,发放资料。从2014年到目前,他以举办讲座的形式,对辖区内8个社区中的60多个行政村开展新老年法宣讲。

72岁的大荆镇老年协会副会长孟抗南和72岁的项金杏都说,别看干老师年龄大,可记忆力、口才特好,每次进村义务讲课,上台后从不看文稿,站在讲台上一讲就是一个多小时,坚持了十多年,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佩服。

前不久的超强台风“利奇马”,给大荆地区造成巨大损失,大荆镇老年协会发挥自身力量。近一个多月,每个星期两天,十多位老人义务在街口、小巷清运垃圾、打消毒药水,一忙碌就是8小时。

在虹桥镇有位叫“毅然”的老人,今年67岁,在2017年,他自掏腰包为镇里十来个公交站停靠站买了凳子,这几年,他先后购买了三四次。他说,坐公车的老人较多,有个凳子坐坐会较好。2018年农历腊月廿九,他看到公交站前的凳子有点脏,就让儿子开车带着他去一个个停靠站清洗凳子。

“当天晚上6时许,我在家里准备了水桶、洗车的工具,戴着口罩、帽子全副武装地出现在公交站,一张张凳子清洗,大概到9时许清洗完成,看着整洁的椅子我心里乐坏了。”毅然说,他当时就觉得过新年了,凳子也要新新的。

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 董露露 徐琴微 叶长一 张丁可 陈露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善语结善缘,恶语伤人心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