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3918阅读
  • 5回复

[周边民情]第一代乐清女拖拉机手 ,淡溪水库的女建设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75698677
 
发帖
*
金币
*
威望
*
打卡
连续1天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1 来自: 浙江省温州市
[attachment=626787]


    1960年7月淡溪水库溢洪道开挖,现场许多辆拖拉机在工作(资料图)。

[attachment=626788]

    第一代乐清女拖拉机手今何在
    十姐妹找到六位

    ■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小双
    乐清第一代女拖拉机手陈松妹向乐清市政协乐清日报社委员工作室求助,希望能帮她找到同时期的女拖拉机手。乐清日报于11月15日刊发《第一代女拖拉机手陈松妹老人的心愿——“希望十姐妹能再一起聚聚”》一文后,在浙江新闻客户端阅读量达32.9万+,引起了社会较大反响。一时间,带着时代印记的乐清首批女拖拉机手成为热门话题,无奈年代久远,这些人逐渐被历史的尘埃煙没。想要找到十姐妹女拖拉机手,困难重重。

    十姐妹和教练以及妇联工作人员。
    两姐妹已不幸去世

    根据陈松妹老人回忆,当年乐清县买的拖拉机是苏联产的,还是女式拖拉机,因此要在全县挑选十名妇女参加拖拉机培训。于是,记者到乐清市妇联,希望能找到有效线索。据市妇联工作人员介绍,没有当时的详细资料,编撰《乐清妇联志》时,曾看到相关资料中提到:乐清县第一批妇女拖拉机训练班举办。但限于当时的条件,没有更多更详细的资料。为了更好地寻找,市妇联办公室还开了一张介绍信,让记者到市档案局寻找当年资料。在市档案局,经工作人员多次搜索,还是没能找到相关资料。     两天后,事情终于有了转机,来自虹桥镇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员叶女士给乐清日报新闻热线61116222打来电话,说其姑姑叶中花可能是十姐妹女拖拉机手之一,遗憾的是,其姑姑已去世10年,如果姑姑健在的话,今年有80岁。叶女士说,姑姑出生在虹桥镇长山前村,后来嫁到凰岙村,姑姑在上世纪50年代学习过开拖拉机,参加过淡溪水库建设,还担任村妇女主任好多年。姑姑是一个很和善、很能干的人,姑父身体不好,姑姑不但悉心照料,农活、累活都是她抢着干。“姑姑是我们的榜样。”叶女士说。

    通过叶女士,记者了解到,虹桥镇另一名女拖拉机手是龙泽村人,通过虹桥镇驻村干部的多方寻找,终于找到龙泽村一名知情人士朱知成。据朱知成介绍,其堂姐朱知凤是当年南阳乡的优秀青年,因此被推荐去学习开拖拉机。学成后,其堂姐在原南阳乡农机站工作大约十来年时间,主要开着拖拉机负责南阳片农田的翻耕,遗憾的是她已于5年前去世。

    其他姐妹正颐养天年

    根据陈松妹老人提供的有限信息,大荆两姐妹有一人好像是南门村人,经大荆镇工作人员的多方寻找,终于找到了金冬领老人。金冬领现住大荆镇荆东村,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过村妇女主任,后来在乐清二轻系统的下属单位工作,还当过车间主任。据金冬领介绍,另一名姐妹叫冬梅(音),是湖雾人,她俩多年没有联系,没有联系方式。根据金冬领提供的照片显示,照片里除黄关室(音)教练,另外还有一位是来自妇联的同志。

    在已找到的拖拉机手中, 今年已80岁高龄的老人陈贤娥思维敏捷,声音洪亮,一头银发的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据她介绍,学会开拖拉机后,在乐清拖拉机站工作一段时间,参加过淡溪水库建设,她与陈松妹等人一起每天开着拖拉机压实水库坝基的泥土。她还记得,开着拖拉机在万岙农场犁田,到永嘉港头运煤。后来,她到万岙管理区工作,在乐清市花边二厂当负责人直至退休。退休后,她发挥余热,在乐成金溪居委会担任主任、书记一职多年,如今在家颐养天年。

    陈松妹参加淡溪水库建设至水库建设完成,后来她重新回到乐清拖拉机站工作,“那时拖拉机不但会开,而且会修。以前没有设备,修时要躺在地上工作。每次修理后,脸上、身上全都是油污。”陈松妹说,开拖拉机对于女性来说不是很合适。

    有一段时间,她到柳市的抽水机站工作,相对来说,在抽水机站工作比较省力。柳市抽水机站有一台24匹马力的柴油机,她印象比较深的是在湖头公社的沙岙、戴东、戴西等村要完成3000多亩地的抽水工作,一次抽水都在12个小时以上。

    1962年,作为共产党员的陈松妹积极响应号召,返乡务农,种田、拖乌贼,她样样在行,她还是三山公社的花巾代表。后来她去乐清花边一厂工作直至退休,退休后到后西岑村老协发挥余热。

    十姐妹中,傅玉英一直在清江生活,今年已80岁高龄的老人也参加过淡溪水库建设。
    十姐妹中,万岙市岭村的拖拉机手没有找到,柳市镇的两名拖拉机手也没有找到。如果您有相关的线索,请拨打乐清日报新闻热线61116222告诉我们。


    链接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拖拉机是一个很特殊的符号。拖拉机耕田、拖拉机运输、乘拖拉机出行,特别是在1958年7月20日,河南省洛阳市西郊的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生产出——新中国的第一台拖拉机,命名“东方红”,我国几千年耕田依靠牛的历史被改写。“东方红”拖拉机是那个时代“农业机械化”的代名词,农业机械化的序曲被奏响!1960年版的第三套1元面值人民币上,一位女青年驾驶东方红拖拉机的英姿让人印象深刻。
离线75698677
发帖
*
金币
*
威望
*
打卡
连续1天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11-21 来自: 浙江省温州市


北白象镇后西岑村老人陈松妹有个心愿,那就是找到62年前曾和她一起学习开拖拉机的其他几个姐妹,在有生之年再聚聚。11月10日,她向乐清市政协乐清日报社委员工作室求助,希望能帮她圆这个心愿。

种田能手

陈松妹1938年出生于北白象三山大新村,当时大新村大部分男性村民外出打鱼,种田的大事就落到了女人身上,妇女个个都是插田、割稻能手。“插秧、拔秧、打谷种、挑河泥样样都会,与男人干的是一样的,是十分劳动力。”陈松妹开心地说起以前的事,“我一天可以插一亩地。”

1955年,因工作出色,陈松妹被评为县劳动模范,1956年被评为省劳动模范。当时乐清县为了奖励陈松妹等劳动模范,给大新村、万家、岭底各奖了一头黄牛,“奖励大新村的黄牛是最大的。”陈松妹很自豪地说起当年的情景,笑容洋溢在脸上。

妇代表、团代表、民兵代表,陈松妹可以说集当时所有的荣誉于一身。“我们还是女民兵,被抽到三山田学习,到磐石真如寺附近训练打靶,记得我打靶时,三枪可以打准两枪。”如今,已八十高龄的她一手拿着绣花针,另一手拿着线,稳稳地穿过。

第一代女拖拉机手

1956年10月,乐清县妇女贡献出自己家的鸡蛋换钱,买了一辆女式DT14拖拉机。有关部门组织了全县10名妇女学驾驶,北白象片区名额仅一个,就是陈松妹。

“我们一共十人,其中柳市有两位,虹桥有两位,大荆两位,乐成两位,清江一人。”陈松妹说。

十姐妹中,陈松妹与清江的傅玉英、乐成的陈贤娥现在经常有联系,而有几个人学习结束或淡溪水库建设完成后就一直没有联系。她曾尝试去寻找,她记得大荆的两人叫冬梅(音)、冬玲(音),虹桥两人的名字叫朱志红(音)、叶中花(音)。陈松妹特别提到她们的教练是南塘人,名叫黄关室(音),如果老师还健在,大概90多岁。她说很想十姐妹一起聚聚,如果老师还健在的话,一起去看看老师。

“当时理论知识学习是在县委办小礼堂,机械操作练习是在乐中操场上,刚见到拖拉机时,大家既兴奋又惊讶。”陈松妹回忆道,“学成后,我们将拖拉机开到路上,引来好多人围观,那时开拖拉机不亚于现在开飞机。”

经过一个月的学习,十姐妹顺利毕业,成为乐清第一代女拖拉机手。

在当时,拖拉机发挥了较大的作用,陈松妹、陈贤娥在乐成水深、柳市仁宕等地犁过田。陈松妹说,犁田时,在拖拉机翻过的地方,有很多泥鳅,好多村民追着她的铁牛跑,捉泥鳅,也有好多村民跑过来一睹拖拉机的风采。

淡溪水库的女建设者

1958年下半年,陈松妹接到通知,淡溪水库建设需要拖拉机手,要求其马上到乐清县拖拉机站报到。她匆忙收拾了行李来到淡溪水库。

“我的工作是开着拖拉机夯实水库坝的基石。当时没有压路机,拖拉机后挂着两个大的石磨,来回在坝上开,夯实里面的泥土。”陈松妹说。

陈松妹记得开拖拉机的人中,除黄关室老师外,都是当年一起学习开拖拉机的姐妹。由于怀孕等原因,傅玉英、叶中花、朱志红等仅干了几个月就回去,而陈松妹一直干到水库建设完成。因为工作出色,她被评为先进工作人物,名字被刻在水库大坝一侧的石碑上。

来源:乐清日报 编辑:章蓓
离线西米囊
发帖
*
金币
*
威望
*
打卡
连续1天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8-11-21 来自: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
  
离线yqzrh
发帖
*
金币
*
威望
*
打卡
连续1天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8-11-23 来自: 贵州省
我爸参加过建设,开岩的
离线yqzrh
发帖
*
金币
*
威望
*
打卡
连续1天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8-11-23 来自: 贵州省
我爸参加过建设,开岩的。都86岁了。
离线yqzrh
发帖
*
金币
*
威望
*
打卡
连续1天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8-11-23 来自: 贵州省
我爸参加过建设,开岩的。都86岁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善语结善缘,恶语伤人心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