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读到《枫桥夜泊》,我总会想起小时候故乡蒲岐古城的夜半敲梆声。
从父母处了解到,负责蒲岐古镇打更的名叫贤圆。小时候在去中学的路上经常看到他独自一人坐在自家的门前,嘴里叼着一根廉价的香烟,从他那紧皱的眉头,无助的眼神,可以感触到它内心的无奈和心酸,但不知他在想些什么。他常年穿着一身中山穿,脚踏解放鞋,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听长辈们说:“因他贫穷、残疾老婆扔下两个儿女离他而去,人穷志不穷的他白天帮人家打临工,晚上还要巡逻打更保一方平安”。
虽然他残疾,但是有“蒲岐好人”之称。记得1994年一个寒冬腊月的傍晚,我从发小建龙家玩了准备回家吃晚饭。在经过南门外的古桥时,这时发现一个比我小几岁的男孩在河里挣扎,我慌得“六神无主”,大喊救命!正好被路过此地的更夫贤圆听到了,他急忙步履蹒跚地跑了过来,二话不说一跃而下,扑通一声跳入冰冷刺骨的河里,救起即将要沉下去的生命。听大人说,为了答谢他的救命之恩,男孩家人包了3万块钱和一些礼品去他家道谢,虽然他很缺钱,但分文未收。事后有个别人在背地里说他“傻”,送上门的钱都不要,可他不这么认为……
听我妈说,1987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她把一件羊毛衫晒在屋外忘收进来,月黑风高时,一个梁上“君子”光顾我家,看到晾衣架上有挺值钱的“宝贝”,准备顺手牵羊,正好被打更的贤圆看到了,做贼心虚的窃贼扔下衣服拔腿就跑。然后好心的他喊醒我爸妈,把差一点落入贼人之手的羊毛衫挂在门的把手上,又匆匆忙忙地打更去了,继续敲响让犯罪分子闻风丧胆的梆子!
小镇的冬夜,显得漫长而寒冷,或许随着年龄的渐长和生活、工作压力的繁重,常常睡到“三更半夜”自然就醒。醒后就再也难以入眠,然后躺在暖洋洋的床上辗转反侧,眼前浮现出一幕幕儿时无数个冬夜从睡梦中被流浪犬那无家可归凄凉的叫声和打更“咚、咚、啪”的声音惊醒。之后,就接着听见更夫的吟唱:“天干物燥,小心火烛,锁好门窗,注意防盗”。胆小的我因害怕黑夜里的这种打更声,然后像乌龟防御敌人一样把整个头缩进被窝里,直到那划破夜空的敲梆声和吆喝声离我远去,才慢慢地把头从被窝里伸出来。
被惊醒后,怎么也睡不着了,只好用数羊的办法来催眠,一只羊、两只羊、三只羊……数到百只羊了还是没有一点睡意,精神焕发。干脆起床做几下俯卧撑和仰卧起坐,也不知做了多少个,我精疲力尽,一躺下不知不觉就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更夫的工作很辛苦,冬季无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穿蓑衣、戴箬笠、手提灯笼,夜夜巡走在大街小巷,为人们报时,为社会安宁巡视。
打更虽早已退出历史的舞台,但退不出我深深的记忆!
来源:乐清日报 陈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