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1459阅读
  • 0回复

[周边民情]乐清6位老师赴川支教!给当地学生买了1000双筷子,背后故事让人心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如此厚道
 
发帖
*
金币
*
威望
*
打卡
连续1天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9-12 来自: 浙江省温州市

10天前,乐清市教育系统选派了6名骨干教师赴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开展教育援助工作。这6名教师分别是来自乐清中学的王昆、乐清市业余体育学校的方素丽、北白象镇中学的蔡晓丰、北白象茗屿中学的黄旭东、城南一小的孔沪生、石帆二小的王蓉蓉。其中王昆、方素丽和蔡晓丰被分到壤塘县寄宿制中学任教;黄旭东、孔沪生、王蓉蓉被分到壤塘县城关小学任教。6名教师到支教学校已经十来天了,他们适应当地的生活吗?支教工作开展得怎么样?昨天,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分别专访了这几名支教老师。

和当地师生打成一片

“我们6人中,3名是女教师,3名是男教师。”来自乐清中学的王昆是这次的支教小组长,他介绍,他是怀着一腔热血和一颗惴惴不安的心,踏上远赴壤塘县支教的路途。从成都下飞机,他们又坐了14个小时的大巴车,才到达壤塘县城。壤塘县城海拔3300米左右,刚去的头两天,有3名教师感到身体不适,需要吸氧。

“当地日夜温差很大,夜里气温大约六七度,都用上电热毯了。”孔沪生告诉记者。当地人做的饭菜都很辣,重油重味,他们吃不习惯。所以,他们一般中午在学校吃当地的麻辣盒饭,早晚都自己做饭吃。

“早餐就简单点,不辣就好,晚上回到宿舍,自己几个人去菜市场买点菜,自己烧菜煮饭。不过,因为海拔高,不管烧啥都得放在高压锅里烧。要不都烧不熟的。”孔沪生说,作为支教老师,他们明白,只有一个月的支教时间,他们要很快克服饮食等方面的困难,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并适应当地的生活和工作,不仅要搞好教学工作,还要当好使者,加强两地教育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为壤塘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壤塘县城关小学是去年新建的一所全汉语教育学校,壤塘县部分学校是全藏语教育的,也有双语教育的学校,只有这所新建的小学是全汉语教育。孔沪生是一名小学高级教师,她在这所学校支教时,不仅参与开课、听课,还兼心理和德育教师。这些天,为尽快熟悉支教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支教学校情况,她忙于参加学校所有的教育活动,和全校师长开展多层次的交流,甚至跟学校教职工一起去参加当地一名教师的婚礼,和新同事们打成一片。

孔沪生和学生们在一起。

王昆在壤塘县寄宿制中学教化学,兼做学校党建工作。蔡晓丰在该校教美术,兼做财务制度;方素丽教信息技术课。他们都很快适应了各自的工作岗位,不仅给当地师生传授工作经验,还从当地师生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取长补短。

“这边的学校,课间广播操氛围很好,广播一响,全体师生,包括校长在内,全部和学生一起,来到操场上,认认真真地做广播操,真的很难得。”

孔沪生说,他们这点很值得我们这边的学校学习。乐清的学校,做课间广播操只是学生的事,教职工一般不参加,这样,氛围就不够好了。

课余时间,几名男教师和学生们一起打球,拉近距离;女教师和学生聊天、谈心、拉家常,也很快熟悉了。

王昆给当地学生授课。

想为当地学生做实事

“壤塘县比较偏僻,这里大部分学生家庭比较贫困。”王昆说,不过,他们从幼儿园到高中,有15年的义务教育。但学校有一批孤儿和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他们很需要帮助。目前,王昆一边在统计贫困生的人数,一边发动自己的亲朋好友,打算筹资给这些贫困生一点帮助。

“我们几个接下去也想和当地教师一起,走访一些贫困生家庭。”孔沪生说,看看他们家庭的真实情况,再商量怎么帮助他们。

数天前,王昆看到一名学生用一根筷子吃饭。一打听,才知他原来有一双筷子的,后来弄丢了一根。因为学校没有小卖部,他买不到筷子,就只用一根筷子吃饭了。其实,不只这名学生,还有一些学生,有的弄断了筷子,有的弄丢了筷子,也只能用匙子或一根筷子吃饭。

学生一根筷子吃饭。

得知此事后,王昆马上上网买了上千双筷子邮到学校。

“筷子明后天就会到,打算分发给这些丢了或断了筷子的学生。”王昆说,剩余的放在学校食堂,以后他们缺筷子,可以自己去拿。

四川省壤塘县寄宿制中学创办于1958年,是一所县办寄宿制高完中,2018年3月迁址于壤塘县岗木达乡章光村,学校占地面积3210平方米,有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和乒乓球场等运动场地。

“我们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对方的长处。”王昆说,教学设施不错,全校教职工也都很努力,他们相处得很好,都感觉从彼此身上收获不浅。

6位支教老师在壤塘县政府前合影留念。

“壤塘县城关小学教学设施也很好,教师的教育热情也很高。”孔沪生说,就是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平时教师们出去学习的机会较少,有些教学理念还是比较旧的。这次,支教老师们带去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当地教师表示很开心地全盘接受了。

“在支教的日子里,我们始终牢记这一使命,努力创造条件,为架设教育交流之桥而积极努力。”王昆说,在相互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他们和当地教职工不仅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更做到了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把自己的教育经验带到壤塘县的中小学,促进两地教育友好交流。

“我们一定会珍惜这个难得的支教机会,不辱使命。”孔沪生说,还有20来天,他们一定会树立奉献精神,以实际行动圆满完成支教任务,既为乐清的教育增光,也为当地的教育添彩。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善语结善缘,恶语伤人心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