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 鹿城12岁男孩与同学发生矛盾害怕回家后会受到父母责备不敢回家失联一夜、龙湾9岁男孩出门买东西失联………连日来,我市警方频频接到孩子“走丢”警情,虽然多数“失踪”是虚惊一场,但也给家长们敲响了警钟。
6月16日晚10点41分,龙湾公安接到一起儿童走失警情。报警人称其儿子晚上9点多出门买东西1个多小时还没回家。家人非常着急在附近找了很久,但没有找到。
瑶溪派出所民警张颢轩立即展开视频侦查,发现小孩子在9点多出门后到瑶溪六组团购买零食后又回到了瑶溪二组团。随即,民警和家属立即到瑶溪二组团寻找该孩子,当晚11点30分左右,孩子在同学家被找到。
而早一天深夜,鹿城公安分局南浦派出所接到报警求助,12岁的男孩小刘放学后一直未归。直到16日早上,小刘在瓯海区景屿路旁边的公交车站被发现。
虽然这两起“走失”虚惊一场,但也给家长们对孩子教育问题敲响了警钟。
“这段时间,我们接到了不少孩子走丢的警情,有学龄前的,也有小学或者中学的。”龙湾公安分局多个基层派出所民警表示。
据龙湾警方统计,今年以来就接报走失类警情263起,其中儿童走失就有140起。虽然绝大多数孩子在第一时间被找回,但不是所有的孩子走失都能如此幸运地被找回。那么家长能做些什么呢?
记者从多个派出所了解到,学龄前儿童走失基本跟家长疏忽有关,有些家长趁孩子睡觉,自己跑出去办事,结果孩子睡醒出门找大人走失;有的独自在家门口玩耍走远;有的在被家长带出门时走散……对于这类,家长平时要多个心眼,加强孩子安全教育大多能避免。
除此之外,这些年从小学生到初中生、高中生,都有离家出走的情况发生。很多出走的孩子不愿意和自己的亲人联系,不愿给家属讲自己在哪里,故意躲避家属。
每次接到警情后,民警事后都会进行回访。一位有着多年办案经验的民警表示,离家出走的学生大多是小学高段至初一初二的学生,而且有不少是单亲家庭或隔代教育的孩子或不少家长因为忙于工作,对孩子缺少关爱,加上教育方式不正确,往往会通过简单粗暴的打骂进行教育,没有与孩子产生心灵上的碰撞,会令孩子感觉有代沟无法沟通。
“现在小朋友接触的东西比较广,他们的思想意识不一样了,所以要改变一下方式方法,把他们当朋友一般去耐心沟通。”民警表示,通过对离家出走少年回访,他们发现这些孩子中,绝大多数是因为平时和父母缺乏沟通,有些孩子产生了厌学心理,有的甚至极力想投入社会中,希望借此来改变自己的情况。这种消极的心理状况,在大多数离家出走的孩子身上都能找到影子。
而另一些孩子,则是因为父母的高压管理方式,让他们心理压力过大,因为畏惧而想要离家出走。
对此,警方提醒,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平时应该多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尊重孩子,教育孩子时要“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因势利导,要学会聆听孩子的声音,理解孩子的想法,不要对孩子施加过大的心理压力,更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
来源:温州商报
记者 李杨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