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议重建"鹗头城文化古村落"重振"鹗头商埠"以及鹗头埠人文历史沿革》林赞来
古称乐清一县九城,鹗头城占其一。
自1000年前,唐末,大崧方氏太祖 .唐,银青光禄大夫方绮,第一步踏上鹗头埠,鹗头埠便有了人文足迹。
据乐清县志记载,明朝 朱元璋,洪武二十年(距今630余年)鹗头寨设置了巡检司,驻弓兵100名,营房三间,操练场42丈,长官2名。蒲歧设千户所。
鹗头山设有,营房 ,操练场 , 烽火台(还在),民国时期有炮台楼(后毁)兵哨。(历朝巡检司驻地位置有变动,时设时废)。
发生在鹗头山寨三次抗倭战事及伤亡见《乐清县志》。
明, 嘉靖。县令欧阳震督建鹗头城,周300丈,门六(见温州府志),道光县志《鹗渚堡》,
明,进士,广西左布政司,候一元(蒲歧候宅人)并撰写碑《城鹗头记》一文。石刻碑文,(今已遗失),和瑶岙"政绩亭"同一时期,距今470 年。详细可查考。
无论巡检司位置如何变更,鹗头山寨一直做于乐清湾海上边防抗倭前哨。历朝历代凡海上有盗匪起事,鹗头都驻有官兵守卫,一直沿续至民国。
今天的陡门头海塘,志书称“净名塘",建于永乐,距今已有600年。后塘村围海筑塘便从这里开始,村庄面积逐步逐年向乐清湾延伸扩展今日依然有迹可寻。
海塘数次海潮冲毁重建形成了今天的后塘自然村。
后塘历来有正月上花灯送迎琉球国恩人殿主爷今天还在延续,三月三黄鱼节,(现在黄鱼没了,自然黄鱼节也没了),八月十五鹗头埠有观海潮习俗。
鹗头埠曾是乐清湾最深的深水埠40年前还有33米。
后塘村现有41姓氏从迁居时间表看,距今580后塘村有候周两姓,距今340年 清朝,第三位谢氏先祖迁居后塘村。由外乡各地迁居后塘村陆陆续续39姓,大清朝人口数属最高峰的时间段。也是后塘村人口,经济发展,出现蓬勃的高峰期。
民国后塘属鹤浦乡,"鹤浦"出自陆游诗句,"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
鹗头古称鹗头镇,鹗头山寨,鹗头埠,迁居后塘村人口,最先主要从事渔业。
1 当乐清湾还没命名这里叫乌洋港盛产黄鱼,闻名远外。海上捕捞业一度兴旺发达。
2 鹗头埠地理位置沿海靠前,鹗头嘴板樟岩坎深水埠船只不因潮汐影响可随时靠岸。
3 后塘村依山面海而居,土地空间可往海面拓展,很大程度可供逐年增长的人口生存条件
4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长期有军队的驻扎,给了乡民带来安全保障,利于商业,农业,渔业,晒盐业,可持续稳定生产发展。
古鹗头埠做于乐清湾内港天然有利条件,属少有的深水码头,历来有商船,渔船来往不断。
鼎盛时期鹗头埠拥有黄鱼船54对,108只(民国),每对渔船需8名船工。
常年渔获丰收,大量外乡人员长住零宿,海货物资交易使鹗头埠商业应运而生。有客栈,酒楼,当铺,药铺,渔业物资铺,古戏台,古茅厕。
相关从事渔业产业链人员更多,种麻,纺麻织网,染网,贩卖海鲜干货,贩卖盐巴,造船修船业,等等有关类行业应有尽有。
关于嘉靖朝鹗头城堡遗址查找,主要来自三方面线索,志书上,民间口传,结合实际地貌特征,据村老人口述解放前殿山上还有"城墙"墙基遗址,高约1.2米,宽70一80公分,长有一二十米。城墙历经四五百年风雨遗留低矮断壁残垣,村人嬉称其"猪栏墙"。巡检司在殿山山下俗称"城底司"。城底司遗址基本可以认定。
相关细节可去咨询志旺叔现年88岁。鹗头城有句流传古话,后塘修条城墙出了位能人――淳麟先生。
所谓的"猪栏墙"也有其他老人亲眼所见。问其城墙传言缘故,志旺叔说,他曾听良宏叔曾祖父亲口告之。
从后塘村古鹗头山寨军事,商埠历史人文资源,可构想开发渔业,农业,人文旅游观光休闲酒店度假项目:鹗头山可恢复重建象征性文物建筑。
"烽火台",鹗头城又称鹗渚堡《城鹗头记》石刻碑文,巡检司营房因抗倭阵亡"方恪义勇祠",表彰牟洪方缬抗倭杀敌有功" "旌善亭 ""昭义楼",民国"炮台楼",等象征性建筑。县志均有文字依据。
解放初期的民兵战壕哨岗。织网场,船坞台,古茅厕等商业街道文化园,传文中的方一万豆腐稀店,(鹗头嘴板樟岩坎石宝盘神话典故)。
所谓的千年古镇,鹗头镇630余年历史之久,镇,本是明清军事编制单位,镇守之意,和现在的行政乡镇本质上有区别。
来自大崧方氏族谱,鹗头《崧山八景》之一,有个很诗意的名字,"鹗渚渔帆"。
谁把禽头号此岩
春秋未见羽毛彡 (shan)
蜿蜒直向波涛里
欲伴蛟龙志不凡
东山徒孤鹗(和)
饮啄下长汀
渔舟日往来
海外潮已平
归鸦避帆影(和)
落雁警橹声
何当羽翮 (he)
一挚凌太清
目前收集来的古体诗三首。其中一首瑶岙庄以临先生所书。庄以临生于晚清。
现收集相关后塘鹗头城文章数篇
明,候一元《城鹗头记》一千余字。
陈鱼观《鹗头堡记》现代,新浪网
邵传福《乡关何处祭鹗堡上下》现代 发表乐清网,
候山河《候一元与鹗头城》现代,知秋房
谢加平《 后塘鹗头堡,明朝那些人与事 》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