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2563阅读
  • 0回复

[虹桥民生]23年前,袁隆平这样嘱咐一位乐清青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加码安静
 
发帖
942
金币
3789
威望
0
打卡
今日未打卡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05-26 来自: 浙江省温州市
5月24日,
湖南省长沙明阳山殡仪馆外,
数万民众排起长队前来送别袁隆平院士。
在千里之外的乐清,
人们用自己的方式缅怀这位令人敬仰的老人。
来源网络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袁隆平虽然没有来过乐清,
但他对乐清农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5月24日,
乐清市农业农村局农业农村发展中心
高级农艺师、
省“151”人才吴朋喜
轻抚着袁隆平的亲笔签名,
向这位令人敬仰的学科前辈致敬送行。
这段缘分要从23年前说起
1999年,在乐清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的吴朋喜出差杭州,参加一次省级农业科技论坛。当时袁老在讲台上慷慨激昂的身影深深感动了台下的吴朋喜,当年28岁的他趁着会议休息间隙,拿着工作笔记找到袁老,提出希望获得签名的意愿。
袁隆平亲笔签名。吴朋喜提供
“当时袁老坐在会议室门口的椅子上休息,我鼓起勇气上前索要签名,立刻被工作人员以‘袁老要休息’的名义拒绝了,而袁老闻声转过脸来,笑着示意我走近。”一晃23年,当时的画面,至今仍深刻烙印在吴朋喜的脑海中。他依稀记得袁老微笑着接过笔记本,认真地在本子上一笔一划写下自己的名字,还记下了日期和地点,并嘱咐当时年轻的吴朋喜择一业,终一生,既然从事农业科研行业,就要对得起人民
“袁老虽然没有来过乐清,但对乐清的影响极为深远,我们乐清现在运用的杂交稻、超级稻技术推广就是实践他的技术理论。”吴朋喜说,众所周知,袁隆平1997年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技术路线,在国内外引起高度重视。
1998年,乐清农业专家在承担浙江省“8812”计划联品试验中,发现了“两优培九”的良好株型和巨大增产潜力以及优良的米质,于1999年向乐清市科委申请立项,从中国水稻所引进100公斤种子,率省内之先实施了200亩的连片示范。后来经多部门联合考察测产验收,该实验田平均单产660公斤/亩。
乐清引进袁隆平新品种新技术种植的水稻。吴朋喜提供
由于该组合米质好、增产显著、适应性广、适宜机械化作业,受到了农民的欢迎。从此,吴朋喜等乐清农业专家接连多次引进袁老的“两优培九”品种,并成功研究了作连晚高产栽培技术,突破了乐清两系杂交稻的应用空白。该项目也在短短5年内,累计示范推广97200亩,平均亩产479.79公斤,比对此前品种增幅达12.71%,共增收稻谷5259.4吨,增加农民经济收入1270.62万元。该项目先后获省农业丰收一等奖、乐清市农业科技一等奖。可以说,这些成果的取得正是袁老的超高产育种成果与理论在乐清落地生根开花的结果。
“正是这些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项目的实施,乐清水稻种植实现了亩产破千斤、超吨粮的历史。”吴朋喜说,2018年,蒲岐镇南门村山后垟为民水稻专业合作社的省级双季稻百亩高产攻关试验田连晚产量经权威部门验收,平均亩产800.91公斤,最高单产856.62公斤,双季平均亩产达1393.51公斤,破全省最高纪录。
2017年开始,乐清立项引进了袁隆平的海水稻技术并进行试种,经过多年深耕,目前已在盐碱性农光互补基地海水稻种植等领域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再次见到袁老
自1998年后,吴朋喜于2001年在海南再次见到了袁隆平。当时浙江省科技厅组织全省“8812”攻关协作组到海南陵水南繁基地调研,向袁老学习取经水稻育种。别看在台上袁老英语流利,金句频出,令吴朋喜吃惊的是,下了讲台当时已是70岁高龄的袁老仍亲自到田间操作试验,而他休息的房子,如乐清上世纪80年代的红砖房一样简陋。
“上得了国际讲台,住得了破陋农房,这就是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精神。”吴朋喜感叹。
择一业,终一生。
全心全意,为国为民,当之无愧的国士无双。
吴朋喜说,袁隆平先生是知识报国的时代榜样,
也是农业人的楷模,他将以前辈为灯,
不忘初心,至死不渝。
来源: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孔丽琴
1条评分金币+1
斑格教育 金币 +1 - 2021-05-28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善语结善缘,恶语伤人心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