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杭州一位网友发帖,引发讨论:“我社交恐惧症挺严重的,见到人也说不出几句话,就连在爸妈面前也是话很少。”
[attachment=688548]
小伙子说最近在找工作,但面试蹦不出几句话,所以一直碰壁。
评论区引发了网友热烈讨论:
有给小伙子支招的,有什么工作可以少用语言交流;[attachment=688547]
有的附和表示:大家是同“病”中人;[attachment=688546]
更多的是热心网友,提出自己的建议提供帮助。[attachment=688545]
最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上了“社恐”。 当着大伙儿的面发个言,明明打了很多遍腹稿,话到嘴边却大脑空白; 路上与认识的人迎面相遇,赶紧低头佯装看手机,为要不要打招呼思前想后; 参加聚会时故作镇定,一边努力当“隐形人”,一边尴尬而不失礼貌地保持微笑…… 社交恐惧症,
医学上称之为“社交焦虑障碍”。
其实大多数人并未达到疾病程度,
而是由医学概念转化而来的网络热词,
成为一种具有调侃性质的群体性标签。
但人们对于心理健康的关注
显然已经成为当前的社会热点。
《2021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
87%的人认为健康的首要因素就是“心理健康”。
[attachment=688544]
数据显示,
过去一年超过半数的人曾担心
自己可能患有焦虑症或抑郁症,
对心理健康状况的担忧
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性现象。
[attachment=688543]
昨天微博上#有被健康百科治愈到#话题关注度超过8000万,
[attachment=688542]
也有网友分享
自己面对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的经历
[attachment=688541]
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这是否意味着,
当前社会存在的心理问题,
已经非常严重了呢?
心理专家叶壮认为,
纠结自己得焦虑症、抑郁症的人,
很多并不能真正分清
“正常”与“病态”之间的区隔,
或许在搞清楚状况之后才会发现,
自己只是正常的情绪波动,
而非真的有病。
他建议人们觉得自己有某种心理问题时,
应该先去了解这种心理问题究竟是什么
而非急于给自己下定义。
这样的社会现状之下,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期待找到专业的建议、解答,
从自怨自艾的“致郁”到主动开始寻求“治愈”,
健康生活方式,
被越来越多年轻人关注。
像丁香医生这样的健康类App
成了“装机必备”。
打开App里的“健康百科”,
里面有 3000多个词条,
包含 10万个健康问答,
选择“精神心理科”,
就有超过几百种词条,
[attachment=688540]
记者发现,在精神心理类的词条中,
除了常规的健康科普之外,
也提供了关于
自我调节、日常照料等方面的实用建议,
让每一个忙于照顾别人的朋友,
也能被认真关照。
[attachment=688539]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打工人”的生活压力也确实越来越大。
但是,积极关注自己的健康状态、
主动寻求健康建议的生活方式,
是这届年轻人
在快节奏高压力下所探寻出的一种平衡。
用心呵护自己,也用心过好每一天。
让健康,成为我们每个人生活中的热搜。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刘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