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看温州app
“生死时速”,在急诊科的医疗救治中从来不是一句口号。1月11日,温州市人民医院急诊团队连夜赶到乐清市第五人民医院,为一名生命垂危的八旬老人装上“救命神器”——ECMO(体外膜氧合),顺利帮助老人挺过难关,赢得生机,并转运回医院。
1月11日晚上7时,温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陈玲珑接到来自乐清市第五人民医院的求救电话:当地一名82岁老人感染新冠病毒后情况危重,请求紧急支援。于是,由3名医生、2名护士组成的温州市人民医院ECMO团队迅速集结,携带ECMO设备直奔乐清大荆。
“患者当时情况较差,血氧饱和度值仅为70%(正常值应在95%以上),处于昏迷状态。”陈玲珑介绍,当地医院采取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后,患者的整体情况还是没有好转,氧合指数持续下降。经ECMO团队熟练操作后,半个小时后,老人的血氧饱和度值就上升了
随后,他们连夜将老人转运到温州市人民医院EICU,进行后续治疗。转运的过程,也是一大难点。陈玲珑介绍,ECMO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心脏不好的用VA-ECMO;另一种是肺脏不好的,用VV-ECMO,此次他们使用的是VV-ECMO。但120救护车上没有专用转运VV-ECMO的相关配置,他们要保证VV-ECMO的管路绷得很直,否则管路有一点折,患者就容易形成血栓。于是,他们就只能一点点挪动这台重达100公斤的机器。
谈及此次成功救治,陈玲珑说凭借的是“速度+技术”:在最快的时间内赶到现场,迅速开展救治;依靠温州市人民医院ECMO团队丰富的急救经验,从搭建机器到给患者上机,可谓是“一气呵成”。
而这场救治的背后,是急诊人不眠不休的付出。据了解,目前新冠患者剧增,导致急诊科爆满,人力资源极度缺下。“我最近这段时间每天几乎都在凌晨回家。”陈玲珑告诉记者,护士吴小琼前一天刚下夜班,只在家休息了几个小时,马上又通宵作战;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杨宝华、高仁贤以及护士长曾卫芳当天晚上还都在医院加班,等到把患者转运回医院时,他们已经忙碌到了凌晨3时。1月12日早上7时,陈玲珑已经去查房了。此时,老人的血氧饱和度值已经上升到100%,各项生命体征也趋于稳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