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场上激情四射拼抢,看台上山呼海啸般呼喊,朋友圈内刷屏看球画面……
这几天,足球,挑动数不清温州人的神经。刚刚落下帷幕的四分之一淘汰赛,更是一票难求。
无论赛事规格、观战人数、时间跨度,在温州赛事承办历史上,杭州第19届亚运会女足赛事都是绝无仅有的一笔。
这阵足球旋风,为温州“刮”来了什么?
刘琨 摄
[size=; font-size: 0.24rem,0.24rem]前所[size=; font-size: 0.24rem,0.24rem]未有的考验
聚光灯下的国际性赛事,对于从未协办过像亚运会这样高规格赛事的温州,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不同国家以及地区的运动员,如何做好周到服务;动辄上万乃至数万名观众,怎样确保井然有序;各种突发意外情况,靠什么沉着应对?
考验和重压之下,温州精心精细做好场馆运维、备战服务。不断从实战中摸索和总结经验,温州体育中心体育场相继举行“韵味杭州”系列等赛事,每场赛事结束后无论多晚,都要连夜召开总结复盘会议。而温州奥体中心场馆群运行团队也通过一场又一场赛事,第一时间深入查找医疗保障、竞赛组织、后勤保障、交通运输、综合保障等各个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在不断发现问题、整改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积攒经验,并推演各种可能会发生的意外情况。提前做好功课,也让温州处理一些突发意外时显得游刃有余。
9月25日下午,“意料”中的34℃高温大烤来了。志愿者现场引导,医疗人员一旁候命,温州体育中心体育场近2000名观众进行坐席大调整,避免了烈日直晒。“早在赛事举办前,考虑到体育场的西晒问题,我们就做过相关预案,在必要情况下对位置进行临时调整。”现场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温州体育中心体育场志愿者现场引导太阳直晒区域的观众坐到阴凉处
细节服务是否周到,赛事体验是否暖心,同样衡量着办赛水平。“坐在这里看球的感觉真好。”行走不便的徐女士一度为自己能否顺利看球担心。让她意外的是,在温州奥体中心现场买票入场后,不但有数名志愿者把她抬到观众席,场边还专门设置了针对残疾人的无障碍座席观赛区,“这样的安排很贴心,我很感动。”
温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专为残疾人设置的无障碍座席观赛区
这种充满温情的一幕幕,几乎贯穿着赛事的举办:为正逢生日的参赛队员准备生日惊喜;帮远道而来球迷完成见一见队员心愿;为参赛队伍安排本国语言播报……
志愿者为新加坡队队员斯特凡妮·吉杰特·A·多明格斯送上生日惊喜。吴昱燊 摄
“精益求精、万无一失,只留经典、不留遗憾”,一场国际性综合赛事,推动的是整个温州治理能力的提升。
[size=; font-size: 0.24rem,0.24rem]发自内心的热爱
家门口的国际盛会,掀起了温州市民的“追球热”。
9月24日,温州奥体中心体育场涌进1.6万余名观众;9月30日的四分之一决赛,奥体中心体育场观赛超过3.4万余人;位于老城区的温州体育中心体育场,更是时常可见人头攒动的画面……
“我买了10场足球赛的门票。”对温州市足球协会党支部书记李湖来说,难得有机会在家门口现场观看到足球国际赛事,身为一名资深足球爱好者,他买了每个赛事日的门票,看个过瘾。
观众席上,66岁的李湖还算年轻的。89岁的球迷干彩云,专程从台州赶来;85岁的杨老伯,让身在杭州的儿媳妇帮忙抢票;74岁的尹志松,在两侧脸颊贴上“温州加油”“亚运加油”,不时忘情高呼着。
89岁的干彩云(左一)在女儿陪同下“追球”
不仅有老年观众,还有中年、青年、少年和抱在手里的婴幼儿。温州滨海学校12名女足小队队员在老师带领下,来现场“偷师学艺”;3岁的尼尔是中印混血儿,在9月21日生日当天,父母送给他一份特别的礼物:带他到赛场为印度队加油;足球迷张先生,紧紧抱着刚满周岁的儿子来到赛场,在他看来,体育爱好要从小培养……
山呼海啸间,空气中弥漫着兴奋的气息,对足球的热爱被进一步激发。温州市足协副主席王奇认为,置身这样的环境中,会让小朋友们对于足球的热爱和情感发生质的改变。温州滨海学校体育老师朱舒情告诉记者,这几天,每天都有孩子咨询怎么报名足球校队;张玉宁足球俱乐部教练张恩浩也接到不少家长的咨询电话,询问申请加入俱乐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温州足球小将现场“偷师学艺”
国际足球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之一是扎扎实实做好草根足球和青少年发展工作。目前,温州全市共创建省级、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幼儿园)267所、183所,数量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二位,温州苍南县成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
在温州这片足球热上,曾走出许多像张玉宁、姚均晟、刘邵子洋、戴康瑞、王牧等在国家队和海内外各个职业俱乐部,各个年龄梯队踢球的温州球员。
如今,当骨子里对足球的热爱,当越来越多的孩子在球场上忘我追逐,温州足球事业的发展必将会拥有更加坚实的底座。
[size=; font-size: 0.24rem,0.24rem]“城”势而上的活力
一个城市能够举办大型国际赛事,既是这座城市能级的表现,也是向全世界展现城市的建设成就和特质的契机。
从城市交通、亚运路网提档升级,到一个个新亮相的口袋公园,再到一条条精心装扮的景观道路,我们看到焕然一新、眼前一亮的新温州,正在徐徐走来。
从场馆内统一着装的“小青荷”,到场馆外就地取材打造的亚运志愿V站,再到各种密集开展的志愿活动,我们感受到与志愿同行、涵养文明新风的道路,正越拓越宽。
从亚运文旅路线的打造,到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亚运风”,再到温州奥体中心赛后多场明星演唱会已经排上日程,我们发现,体育与旅游、时尚融合的链条,正在不断延伸。
亚运会期间,温州专门推出了包括江心屿景区、五马历史文化街区、九山书会在内的城市风光线,以及包括瑞浦兰钧能源有限公司、中国眼谷、国科温州研究院在内的未来产业线。各国运动员将美景、美食、文化以及周到专业的赛事服务,打包成一个名为“温州印象”的文件夹存储在心中,并在赛事结束后带回到各地。很多运动员以及教练员,不仅对温州的办赛细节以及美景大加赞赏,更是表示以后有机会一定再来温州,在这个美丽的城市好好走一走,看一看。
借势借力发展体育旅游、赛事经济,高标准打造运动之城、赛事之城。温州紧紧抓住协办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为契机,谋划了100多场国内国际重大体育赛事,不仅进一步激发了全民体育健身热,更是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流量和效应。各个百姓健身房、公园、广场,处处可见汗流浃背锻炼的人群。而体育比赛带来的经济效益也越发明显。以“温马”为例,1.8万参赛选手直接拉动经济消费3500万元以上。
以赛聚人,以赛营城。赛事能为温州带来什么,答案还在不断刷新。
现在亚运会足球,成为那只扇动翅膀的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