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2025年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提出七项重点任务。此次专项行动对哪些违规行为“亮剑”,又有哪些便利举措?一起来看解读↓         就近入学政策: 监测预警:健全常住学龄人口监测,提前预判入学人数与学位情况,合理规划教育资源。
 片区划定:科学划定招生片区,保持稳定。调整时需评估、征求意见并提前公布。报名超计划时按规则录取,未录取者就近协调入学。
 特殊政策:多校划片、小升初对口直升等政策提前公布。集团化办学等学校遵循属地招生政策。免试入学要求:
 招生方式:学校不得用考试选拔学生,不收取展示材料,不以竞赛、证书作录取依据。
 宣传规范:严禁借 “校园开放日” 违规招生或考察学生、家长。特定类型招生管控:
 省级审核:人才培养试点、外语等特定类型招生实行省级审核,严控学校数量、规模、范围。
 信息公示:审核通过的招生项目提前公示报名、录取等信息。
 清理违规:清理未经省级审核的项目,明确小学、小升初相关招生范围。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原则上不与中小学招生挂钩。民办学校招生规范:
 公民同招:民办学校在审批区域招生,纳入统一管理,超计划时电脑随机录取。
 违规处理:对 2024 年违规民办学校核减招生计划。
 风险排查:排查民办学校,对有停办风险的提前预警并安置学生。流动儿童入学保障:
 政策落实:落实 “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 政策,保障随迁子女入学权利。
 资源配置:依常住人口配置资源,人口流入地加大公办学位供给,非流入地简化随迁子女入学流程。特殊群体支持措施:
 特殊群体关爱: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入学台账,加强帮扶与资助,做好控辍保学。
 优抚对象优待:落实军人子女等优抚对象教育优待政策。
 多孩子女政策:制定长幼随学政策,坚持自愿、公平、就近原则。“教育入学一件事” 落实:
 数字化赋能:推动招生平台使用,实现入学信息共享,线上一网通办,提升线下服务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