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看到南京白领被瑞幸“区别对待”的事,我直接破大防!这不就是我一直憋在心里没说的经历吗!上个月和朋友拼单瑞幸,她手机上生椰拿铁10.9元,我这却要12.9元,我还以为是自己没领券,结果翻遍小程序,连个优惠券的影子都没见着!
更气人的是,我还是瑞幸的忠实老顾客,每周至少点三次,没想到买得越多,反而成了“冤大头”。像这次说的买了“咖啡自由卡”还比同事贵,我也碰上过!当时觉得办卡划算,结果用了之后发现,每杯价格和不办卡时差不多,感情这卡是给我“量身定制”的智商税?
记者问客服,得到的回复是系统发券不同、发放人群有别,可凭什么老顾客就该被“区别对待”?去社交平台搜“杀熟”,满屏的吐槽,大家都是先被低价吸引,买多了单价就悄悄变高,这感觉就像被平台薅着头发当韭菜割!
律师也说了,非新用户按消费习惯搞价格差异就是“杀熟”,还侵犯咱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遇到这种情况,能和平台协商,也能向监管部门举报!真希望瑞幸能给个合理说法,别再把老顾客当冤大头!大家有没有和我一样的经历?快来评论区抱团吐槽,咱们一起想办法治治这“杀熟”乱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