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818阅读
  • 1回复

[周边民情]寻浙江温州乐清籍烈士万连信后人,他在平津战役牺牲,静待亲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sonick
 
发帖
*
金币
*
威望
*
打卡
连续1天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0 来自: 浙江省温州市
最新消息:烈士后人已找到


“为烈士寻亲,为烈士安魂。”日前,今日头条“寻找烈士后人”项目与平津战役纪念馆合作,借助今日头条的技术优势,既征集平津战役“失联”烈士的线索,也为英烈墙上、尚未联系到亲人的5000多名烈士寻找后人。
本次要为以下这位烈士寻找后代亲属:万连信,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人,390团2连班副,1949年1月在平津战役中牺牲。


烈士姓名:万连信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生卒日期:1920—1949.1



烈士籍贯:浙江乐清县(今乐清市,县级市)



部队职务:390团2连班副



牺牲经过:1949年1月在平津战役中牺牲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个战役,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历时64天,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从此,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局面基本确定。在这场战役中,有7030名解放军战士献出了宝贵生命。
[attachment=645317]
平津馆内景

1994年,为了纪念平津战役的伟大胜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十四届第67次会议,作出在天津修建平津战役纪念馆的决定。1997年7月23日,平津战役纪念馆建成开馆,经过22年的建设和完善,已经成为缅怀革命先烈、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attachment=645318]
平津战役纪念馆外景

“每一个烈士都是一段血写的历史。”平津战役纪念馆总支书记、馆长王培军说,让人们了解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了解新中国是通过怎样的牺牲、多大的代价换来的,了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历史含义有多重,正是红色教育基地的责任与担当。
开馆22年来,纪念馆寻找烈士亲属的脚步,从未停歇。但由于相隔时间太久、烈士信息不全、行政区域变动等诸多因素,纪念馆仍然与5000多名烈士的后人,没有联系上。
[attachment=645319]
平津馆内的英名墙

“这些烈士,为了信仰,为了解放全中国,牺牲在了冲锋的路上。共和国不会遗忘,人民不会遗忘,烈士的后人不会遗忘。”王培军馆长声音洪亮,“寻找烈士后人,是一项光荣的使命,是一种责任的担当。”
“今日头条拥有技术优势,访问量大、覆盖面广、影响力深。希望平津馆此次和今日头条‘寻找烈士后人’项目合作,能够提高找到烈士后人的几率,挖掘烈士事迹,让更多人感受到革命先烈和红色精神的力量。”王培军馆长说。
王培军馆长表示,下一步,平津战役纪念馆会抽调精干力量,和今日头条合作寻找烈士后人,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口述史、文物征集、跟踪、访谈等形式,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教育后人,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烈士,关爱烈士后人”的氛围。
缅怀先烈功绩,告慰先烈英灵;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今日头条公益寻人发起“寻找烈士后人”项目,与平津战役纪念馆合作共同发布“寻找平津战役烈士后人”。在以往的成功案例中,媒体接力寻找烈士后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今日头条诚邀全国各地媒体一起参与到“寻找烈士后人媒体志愿服务团 ”中来。
如有烈士后人相关线索,欢迎联系头条寻人(邮箱:xunren@toutiao.com;电话:010-58341776、010—83434485),将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对信息进行核实和后续跟进。

发帖
*
金币
*
威望
*
打卡
连续1天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10-11 来自: 浙江省温州市
■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 叶萌
  10月9日,《今日头条》“寻找烈士后人”公益项目与平津战役纪念馆合作,携手帮助在平津战役中牺牲的乐清籍英烈万连信寻找后代亲人。乐清日报,作为万连信家乡媒体也一起参与“寻找烈士后人”活动。许多热心市民在朋友圈看到寻人信息后,纷纷通过本报新闻热线61116222提供线索,说万连信可能是天成人。经过记者多方努力,昨日下午已联系上了烈士万连信的侄孙万志宝。

  英烈后人在万一村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上天成街道万三村原村委会主任万毅先生。万毅告诉记者,万连信是万一村的,他出生于1920年,原名叫万献尧,参加游击队时,化名万连信。因为万桥是革命老区,万毅一直以来对万桥的革命历史相当感兴趣,曾研究、搜集过万桥的革命历史和烈士事迹,因此,他对万连信烈士的事迹也比较清楚。

  据乐清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乐清市中共党史学会虹桥小组编著的《红旗漫卷虹川》一书记载,万连信出身贫苦,家无田地,参加革命前是一名帮长工。1947年,万连信参加括苍游击支队,参加过多次战斗,后随浙南游击队北编入伍,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130师390团2连,任副班长,转战山东、江苏等地,多次立功。1949年1月,万连信在平津战役中牺牲。

  据万毅介绍,万连信牺牲后,未见忠骨。大约在1951年,乐清有关部门通知烈士的家人去领取一个衣冠包,包里是万连信生前穿过的衣服。该衣冠包现安放在雁荡山烈士墓。

  “万连信是我的小公,他牺牲70年了,我们只知道他在平津战役中牺牲,可一直不清楚他的忠骨埋在何方……”昨日下午,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辗转联系上乐清籍烈士万连信的侄孙万志宝时,他非常激动。现在村里都传开了,老人们都在回忆和万连信有关的点点滴滴,希望烈士能魂归故里。

  据万志宝介绍 ,其小公万连信未婚,有个哥哥叫万献德,已故。万献德有两子,其中一子即万志宝的父亲,其在万连信牺牲后,便过继到万连信的名下,万氏族谱上有记载。由于上世纪50年代,万志宝的父亲弄丢了烈士证,也不知道去哪里补办,后来便没有享受烈士家属的待遇了。

  “虽然没享受烈士家属的待遇,但记忆中,每年的清明节,父母都会带我们去雁荡山烈士墓祭拜小公。”万志宝说,小公的革命故事他们这一辈人都耳熟能详。

  烈士功勋永不遗忘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个战役,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历时64天,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从此,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局面基本确定。在这场战役中,有7030名解放军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万连信是其中之一。

  1994年,为纪念平津战役的伟大胜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十四届第67次会议,作出在天津修建平津战役纪念馆的决定。1997年7月23日,平津战役纪念馆建成开馆,经过22年的建设和完善,已经成为缅怀革命先烈、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据平津战役纪念馆党总支书记、馆长王培军介绍,开馆22年来,纪念馆寻找烈士亲属的脚步从未停歇。但由于相隔时间太久、烈士信息不全、行政区域变动等诸多因素,这些烈士虽然有名有姓,但纪念馆仍然与5000多名烈士的后人,没有联系上。

  日前,平津战役纪念馆和《今日头条》合作“寻找烈士后人”项目,为英烈墙上尚未联系到亲人的烈士包括万连信寻找后人,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烈士,关爱烈士后人”的氛围。

  “平津战役纪念馆有小公的照片和事迹介绍,和纪念馆联系上后,我们想知道小公的忠骨埋在何方。如果可以,我们希望有关部门可以帮忙,让小公魂归故里。”万志宝说,如果回不来,以后他和亲人们也会经常去天津看望小公,特别是清明节,他们会安排亲人去天津拜祭小公,以慰英灵。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善语结善缘,恶语伤人心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