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 叶萌
10月9日,《今日头条》“寻找烈士后人”公益项目与平津战役纪念馆合作,携手帮助在平津战役中牺牲的乐清籍英烈万连信寻找后代亲人。乐清日报,作为万连信家乡媒体也一起参与“寻找烈士后人”活动。许多热心市民在朋友圈看到寻人信息后,纷纷通过本报新闻热线61116222提供线索,说万连信可能是天成人。经过记者多方努力,昨日下午已联系上了烈士万连信的侄孙万志宝。
英烈后人在万一村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上天成街道万三村原村委会主任万毅先生。万毅告诉记者,万连信是万一村的,他出生于1920年,原名叫万献尧,参加游击队时,化名万连信。因为万桥是革命老区,万毅一直以来对万桥的革命历史相当感兴趣,曾研究、搜集过万桥的革命历史和烈士事迹,因此,他对万连信烈士的事迹也比较清楚。
据乐清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乐清市中共党史学会虹桥小组编著的《红旗漫卷虹川》一书记载,万连信出身贫苦,家无田地,参加革命前是一名帮长工。1947年,万连信参加括苍游击支队,参加过多次战斗,后随浙南游击队北编入伍,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130师390团2连,任副班长,转战山东、江苏等地,多次立功。1949年1月,万连信在平津战役中牺牲。
据万毅介绍,万连信牺牲后,未见忠骨。大约在1951年,乐清有关部门通知烈士的家人去领取一个衣冠包,包里是万连信生前穿过的衣服。该衣冠包现安放在雁荡山烈士墓。
“万连信是我的小公,他牺牲70年了,我们只知道他在平津战役中牺牲,可一直不清楚他的忠骨埋在何方……”昨日下午,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辗转联系上乐清籍烈士万连信的侄孙万志宝时,他非常激动。现在村里都传开了,老人们都在回忆和万连信有关的点点滴滴,希望烈士能魂归故里。
据万志宝介绍 ,其小公万连信未婚,有个哥哥叫万献德,已故。万献德有两子,其中一子即万志宝的父亲,其在万连信牺牲后,便过继到万连信的名下,万氏族谱上有记载。由于上世纪50年代,万志宝的父亲弄丢了烈士证,也不知道去哪里补办,后来便没有享受烈士家属的待遇了。
“虽然没享受烈士家属的待遇,但记忆中,每年的清明节,父母都会带我们去雁荡山烈士墓祭拜小公。”万志宝说,小公的革命故事他们这一辈人都耳熟能详。
烈士功勋永不遗忘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个战役,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历时64天,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从此,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局面基本确定。在这场战役中,有7030名解放军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万连信是其中之一。
1994年,为纪念平津战役的伟大胜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十四届第67次会议,作出在天津修建平津战役纪念馆的决定。1997年7月23日,平津战役纪念馆建成开馆,经过22年的建设和完善,已经成为缅怀革命先烈、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据平津战役纪念馆党总支书记、馆长王培军介绍,开馆22年来,纪念馆寻找烈士亲属的脚步从未停歇。但由于相隔时间太久、烈士信息不全、行政区域变动等诸多因素,这些烈士虽然有名有姓,但纪念馆仍然与5000多名烈士的后人,没有联系上。
日前,平津战役纪念馆和《今日头条》合作“寻找烈士后人”项目,为英烈墙上尚未联系到亲人的烈士包括万连信寻找后人,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烈士,关爱烈士后人”的氛围。
“平津战役纪念馆有小公的照片和事迹介绍,和纪念馆联系上后,我们想知道小公的忠骨埋在何方。如果可以,我们希望有关部门可以帮忙,让小公魂归故里。”万志宝说,如果回不来,以后他和亲人们也会经常去天津看望小公,特别是清明节,他们会安排亲人去天津拜祭小公,以慰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