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1007阅读
  • 0回复

[闲话虹桥]乐清4人上了省级名单,她们的手艺超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sonick
 
发帖
*
金币
*
威望
*
打卡
连续1天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2 来自: 浙江省温州市



近日,浙江省百名“女红巧手”名单在中国丝绸博物馆揭晓来自乐清的张晓朵、郑放鸣、郑小红、王安丽名列其中,她们心灵手巧,以初心筑匠心。四名巧手不仅展现了精湛的技艺、精美的作品,更讲述了一个个小手艺大舞台、新女性创新业的生动故事,优雅而美丽。

让我们来认识聪慧而富有创意的巧手们,
开启一场精美绝伦、锦绣芳华的女红视觉盛宴。


米塑:“一块糖糕有讲不完的故事”

[attachment=645458]
郑小红在做米塑。


乐清米塑是温州独有的传统民俗工艺,是用煮熟的米粉团为原料,通过揉、捏、掐、刻等多种手法,用多种色彩制作成人物、走兽、花鸟等各类工艺品。


温州市级米塑非遗传承人郑小红介绍说,米塑最早叫糖糕人,它是乐清众多非遗作品中很接地气的一种,和人们的生活和习俗息息相关。“米塑在老一辈人心目中有着美好印象。”乐清民间有个习俗,每逢喜庆节日、婚丧嫁娶或庆祝寿辰,都要捏制米塑。


“细节来自于细心观察生活。”郑小红说,大部分米塑作品是实际结合想象而成,“像用米塑做鸭舌,鸭舌中间的褶皱我是用毛巾按压出来的,这些细节能体现出肉的质感。”


2016年,在杭州G20峰会上,郑小红用米塑做成一桌子的菜品进行现场展演。“我以为这条黄鱼是野生的!”郑小红用米塑制作的黄鱼鳞片呈黄灰色,就像一条真黄鱼一样在盘子里“以假乱真”,让观赏的人万万没想到这竟然是用糖糕制作的。郑小红说,制作的时候她要在室内和室外来回走,“透着阳光能看出‘黄鱼’的鲜活度。”


“从糖糕中能找寻到美妙的东西。”郑小红通过糖糕让大家逐渐了解米塑,她所创作的米塑作品屡获国家级金、银奖。她开展的“美丽非遗 体验米塑”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已持续6年,“在传统节日的氛围中,让孩子了解传统文化,让民俗烙印在心中。”郑小红以米塑为基点,结合传统节日,由浅入深地教授米塑制作,深受学生和家长们的喜爱。



手帕:“重拾手帕文化”
[attachment=645459]
王安丽在教做手帕


来自北白象的王安丽有个外号,叫“手帕达人”。2007年,王安丽作为环保志愿者,经常购买手帕,通过公益活动分送给老人和小孩。“当时我想让大家少用纸巾,减少白色污染,保护森林。”王安丽说。


“手帕环保卫生,又时尚、便宜。”由于分发的数量越来越大,为了降低成本,2010年,王安丽索性到绍兴柯桥布料市场成批进货,运回后雇人裁制成适合老人、儿童、妇女用的各种规格手帕。渐渐地,王安丽制作的手帕受到周围越来越多人的喜爱。2013年,王安丽开始找厂家合作。


小时候,王安丽经常在妈妈身边看着她做被单或者桌布等物件,接触手帕制作后的她疑惑:“挑花工艺怎么没人做?”王安丽寻思着不如自己动手做。2015年,王安丽开始在手帕中融入“挑花”工艺,虽然做一条手帕需要一天时间,但她自得其乐。“手帕可以用了洗,洗了用,能代替餐桌上和社交场所的纸巾,有效减少生活垃圾和环境污染。”这些年,手帕与王安丽如影随形。


王安丽通过传承乐清民间“挑花”手艺,还带动了周围村里的妇女参与到传承非遗产品项目中。“环保手帕搭配传统的挑花刺绣,精致又特别。挑花是乐清一门传统的手工刺绣,会这门手艺的都是一些中老年妇女,创立这个品牌既能带动她们就业,又宣传了环保理念,同时还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学习挑花手艺,传承技艺。”王安丽说,“我寻找到了几十名曾经做过裁缝或者有经验的人,买了裁缝机让她们在家里进行作业,这样她们既能照顾家里,又能让生活水平得到提升、自身价值得以体现。”


王安丽创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王安丽手帕”。她把主打产品放在传统手帕创新上,制作出款式新颖、类型繁多、品位和实用相结合的环保手帕,将手帕文化传承下去。

细纹刻纸:“废寝忘食也值得”
[attachment=645460]
张晓朵在细纹刻纸。


细纹刻纸传人张晓朵是北白象人,她从小受父亲熏陶,热衷于细纹刻纸的学习和研究,并且常年积极创作。


作为工艺美术工作队伍中的一员,多年来,张晓朵利用业余时间,与纸为伴。“有时候想把作品尽快刻完,刻着刻着就忘记了饭点。”张晓朵对细纹刻纸有股专注劲儿,经常一坐下来就是6个小时,她笑说为了这一特别爱好,时间花得值。


2010年至今,张晓朵共完成细纹刻纸100余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不俗成绩。她创作的《兰亭序》,在第三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刻了一年的《清明上河图》长卷,在第七届中国(东阳)竹编木雕工艺美术博览会上获金奖。


“细纹刻纸这项技艺,也面临着‘亡一人,灭一门’的尴尬。”张晓朵说,尽管细纹刻纸处境尴尬,但艺术的传承与探索之路并没停下。近年来,张晓朵先后在黄华实验中学开设细纹刻纸兴趣班、在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开设细纹刻纸公益课、在乐清三中开设细纹刻纸选修课。“孩子们学习细纹刻纸后,能静心、细心,也更有耐心了。”张晓朵说,用细纹刻纸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也是弘扬和传承优秀民间文艺。


张晓朵在推进民间艺术产业化的同时,于2018年成立了乐清市飞翔美术工艺研究所,研究细纹刻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提高自己对细纹刻纸的认识和技艺。

木雕:“传统技艺不能丢”

[attachment=645461]
郑放鸣在雕刻。


“父亲对工艺美术的热爱影响了我一生。”郑放鸣是乐清黄杨木雕界为数不多的女性,精通乐清黄杨木雕、象牙雕、蜜蜡雕和石雕的她是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被誉为“四雕全能”。



郑放鸣是柳市镇象阳人,自幼跟随父亲郑体衡学习雕刻,从小在木雕的氛围中长大。1979年进入乐清象牙雕刻厂从事雕刻,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虞定良,后又去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深造,从事传统雕刻艺术47年,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


40多年来,郑放鸣对生活细心观察,勤奋创作,作品散发着浓郁而鲜活的气息,而精湛的技艺,又为她的作品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使之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郑放鸣的代表作黄杨木雕作品《牛郎织女》在2010年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黄杨木雕作品《探月》《高原美》在2016年作为礼物分别被泰国前总理、泰中友好协会会长功·塔帕朗诗和泰国温州商会收藏。多年来获国家级权威艺术展30多项大奖。


在郑放鸣研究所展厅内,除了大量的黄杨木雕作品外,还有象牙雕、石雕和蜜蜡雕作品,甚至还摆放着不少雕塑作品,山水风光、飞禽走兽、市井故事、历史名人等,涉及的题材之宽广,让人拍案叫绝。


2018年7月,郑放鸣被泰顺县确认为D类人才并聘请。今年4月份,郑放鸣前往泰顺县石雕艺术学校任教石雕课程,她开心地说:“能把技艺传承发展下去,把学生们培养成未来的雕刻大师,为文化产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就是我的奋斗目标。”


来源:乐清日报(中国乐清网)全媒体记者 林杭  图片均由本人提供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善语结善缘,恶语伤人心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