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2176阅读
  • 0回复

[虹桥民生]不打针!陈薇院士透露:吸入式雾化新冠病毒疫苗在申请紧急使用授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42
金币
187
威望
0
打卡
连续1天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06-04 来自: 浙江省温州市
昨天下午举行的2021浦江创新论坛全体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薇在演讲中透露,她带领团队与康希诺合作研发出了吸入式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正在向国家药监局申请紧急使用授权。这款新冠疫苗采用雾化给药方式,所需剂量仅为注射式腺病毒载体疫苗的1/5,可以形成黏膜免疫,有望降低疫苗接种的成本、提高疫苗的可及性。
“我有一个‘革命理想’,那就是做出非注射、非冷链的‘双非疫苗’。”陈薇院士告诉听众。如今,接种更方便、成本更低的非注射疫苗已经诞生,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获批上市。论坛上播放的一段视频显示,一位参加临床试验的武汉市民吸入了从设备中喷出的雾化疫苗。“憋住气!好了!”几秒钟后,这位市民完成了接种。
据介绍,吸入式腺病毒载体疫苗与今年2月获得附条件批准上市的注射式腺病毒载体疫苗在毒种、细胞库、原液生产工艺、制剂生产工艺、制剂配方等均相同,仅在使用时不同,前者采用雾化吸入免疫专用设备进行接种,让雾化的疫苗微小颗粒进入人体呼吸道和肺部。
谈及新冠病毒变异对疫苗有效性的影响,陈薇表示,目前全球有5种主要变异毒株——英国变异株、南非变异株、巴西变异株、美国变异株和印度变异株。很多媒体近日报道的“双突变”印度变异株,其实对疫苗有效性的影响可能不是很大,因为其突变位点在美国、英国、巴西的变异株中也有。陈薇团队最为关注的是南非变异株,正在开展针对这种变异病毒的疫苗研究。
“我国的疫苗研发水平处于世界第一方阵,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科技自信。”陈薇说。以她领衔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为例,在科技部立项支持下,军事科学院团队建立了腺病毒载体技术平台。“这个平台好比火箭发射平台,有了它,就能不断‘发射’针对各种病毒的疫苗。”
埃博拉疫情在非洲暴发后,陈薇团队在获得埃博拉病毒基因序列后仅仅4个月,就利用这个平台开发出埃博拉疫苗,将其推向临床试验。2017年,这款疫苗获批上市,成为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埃博拉疫苗,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介绍,用来做疫苗的腺病毒载体颗粒是对人体不致病的病毒。所谓腺病毒载体,好比把腺病毒作为卡车,来装其他病毒的一些部件,即抗原。把重组后的腺病毒注射入人体,可以产生针对这些病毒抗原的免疫反应。
新冠病毒的哪个部件适合装入腺病毒“卡车”?刺突糖蛋白(也叫S蛋白)是首选。因为包裹新冠病毒粒子的脂肪膜表面有S蛋白,病毒进入人体后,就是通过这个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结合,从而入侵人体细胞。把载有S蛋白的腺病毒载体疫苗注射入人体后,免疫系统能识别出这个病毒抗原,产生抗病毒免疫反应。今后,如果人体被新冠病毒感染,有记忆的免疫系统会立即识别出来,产生能与这个病毒抗原蛋白结合的抗体,从而阻止病毒入侵人体细胞。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俞陶然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善语结善缘,恶语伤人心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