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位26岁的宝妈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在温州附一医分娩的经历,她在帖子中详细描述了从入院到分娩的全过程,并表达了对医疗过程中某些环节的不满和困惑。她还在浙里办进行了投诉。 据其描述,该网友在孕38周时,特意找董某某医生进行内检,询问是否适合顺产。医生检查后表示她的骨盆条件适合顺产。孕40周后,因羊水偏少,她入院待产。入院当天下午4点,医生为她放置水囊以促进宫缩,但放置过程中出现大量出血,值班医生高某某为她塞了纱布止血。尽管采取了措施,她在上厕所时仍持续出血,血量与月经量相当。半夜2点,宫缩变得极为频繁,医生多次为她抽水,最终因宫缩过于频繁(1分钟内数次)提前取出了水囊。此时宫口仅开1指。 第二天,她开始打催产针(4-5滴/小时),但宫口始终没有进一步打开。尽管宫缩规律,但直到下午四五点,宫口仍停留在1指。期间她几乎未休息,身体和精神都承受了巨大压力。第三天早上,董医生查房时重新检查,发现之前未测量宫颈长度。此时她的宫颈仍然较硬且较长。董医生表示,顺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而她只符合骨盆条件,建议再试一天,但也提醒她可能会因发烧最终需要剖腹产。中午,她开始发烧(37.5℃),医生让她继续观察。随后她打了无痛分娩针,但发烧持续,到下午4点时体温升至38.5℃,并伴有腰痛。她多次询问医生是否无痛失效,医生增加了无痛剂量,但效果不佳。 期间,她多次向董医生提出剖腹产请求,希望能在白天进行手术,但董医生表示无法到场。然而,当晚她剖腹产后,婆婆在产房门口看到董医生为另一名产妇接生。晚上8点,她因剧烈疼痛再次检查,医生发现胎位不正,宝宝顶着脊柱,导致无痛分娩无效。事实上,下午四五点时,胎心一直维持在180次/分钟,她多次向医生反映,但被告知“一切正常”。夜里11点,她被推进手术室进行剖腹产。由于麻醉针打歪,需要重新注射,加上她晚上吃过饭,麻醉效果很快失效。手术最后阶段,她是在“生缝”的状态下完成的,痛苦不堪。凌晨2点多,她回到病房,身上出现小红点并伴有瘙痒,不得不停用止痛泵。宫缩素带来的疼痛让她更加难以忍受。 她在帖子中提到,产后复查时回到医院,感到强烈的生理阴影,甚至在去的路上控制不住哭泣。她感叹:“生孩子真的需要运气和靠自己,世界就是巨大的草台班子。” 浙里办的投诉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