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市民林先生遭遇了一件烦心事。中国移动在未取得他同意的情况下,私自为其手机开通了一项 30 元包 5G 流量的业务。林先生明确表示,自己从未主动订购过这项服务。这一擅自开通业务的行为给林先生带来了诸多困扰。由于该流量业务的扣费,导致他的一个手机号码欠费。而另一个手机号码更是因欠费停机后,最终被中国移动销户处理。林先生对此感到十分气愤,他指出,中国移动的这一做法严重侵犯了他作为消费者的知情权与自主选择权。林先生并非毫无证据。他手中持有与移动客服沟通的录音,在录音中,客服人员对于该业务的开通原因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林先生表示:“我完全不知道这个业务是怎么开通的,客服也说不清楚,这实在太不合理了。”目前,林先生已经向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将浙江省移动公司、浙江省温州市移动公司以及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移动公司列为被告。他希望通过法律途径,为自己讨回公道,让中国移动对擅自开通业务的行为给出合理说法,并对其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 事实上,类似林先生这样被运营商擅自开通业务的情况并非个例。此前也有不少消费者反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开通增值业务,导致话费莫名增加。针对此类现象,消费者可采取多种维权措施。首先,可以拨打运营商客服电话,清晰明确地告知客服个人遭遇,要求查明情况、停止该业务并退还费用,同时保留好通话录音等沟通记录。若客服未能有效解决问题,可向运营商的投诉部门或通过其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投诉渠道进行投诉,提供充分的证据,如未经同意开通业务的短信、APP 通知截图、相关费用记录等。若通过运营商自身投诉渠道仍无法解决,消费者还可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部)进行投诉,工信部作为国家级监管部门,对运营商有较高的管理权限和监督责任。当以上途径均未能得到满意解决时,消费者可选择通过申请消费者权益仲裁或直接提起诉讼的法律途径来维权。在此,也提醒广大消费者,平时要多留意自己的话费账单及业务订购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也期待运营商能够规范业务办理流程,加强内部管理,避免此类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事件再次发生。
|